拍品專文
二十年代末,來自越南河內市印度支那藝術學院的幾位學生,在學院校長維特.塔迪和藝術家Nam Son的指導下,開始嘗試在絲緞上作畫。這兩位藝術家是學院的創始人,而接受指導的學生包括了阮潘正、陳平祿以及阮文廳。學院的藝術教育重視漆藝等傳統技藝,而絲畫正是這學習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這個媒材本身容易導致觀者的誤解,與其說是「在絲緞上作畫」,「在鋪撐於紙板上的絲緞彩繪」顯得更貼切得多。事實上,每一位在絲緞上作畫的藝術家,備料過程必須一絲不苟,方能開始創作。
1931年於巴黎舉辦的屬地博覽會,是二十世紀越南絲畫成為國際焦點的轉捩點。當時的藝術愛好者對這些作品反應熱烈,在此同時,法國重量級期刊《話圖》也特別刊登相關報導。自那時起,絲畫與漆藝不僅成為現代越南藝術的兩大臺柱,也成功廣納收藏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