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朱沅芷
美國少女肖像
油彩 紙本
1928年作
款識:沅 Yun (右下) 民國十七年 (左上); Jeune fille americaine (畫背)
來源
法國 私人收藏 (原藏者父親購於1970年代,現藏者家屬繼承作品)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美籍華人視覺藝術家朱沅芷、趙春翔、魏樂唐及陳蔭羆,與同時期在歐洲進行抽象探索的趙無極及朱德群並駕齊驅,他們的作品把握時代藝術脈搏並結合傳統美學加以重新闡釋,同為二十世紀抽象藝術發展的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海外華人藝術家。 在色彩運用上,和同代畫家比較,朱沅芷是十分自由奔放,色域寬闊,在平凡物象、甚至是人體膚色中,大膽使用普藍、深紅、桔黃、檸檬黃、青蓮等一類烈性顏色,這是十分罕見的,有很強烈的塑形和表現效果。《裸女坐像》(Lot 408)。也因而表現一種現代感,有著童話、魔幻、超現實的夢幻氣氛。特別是他畫的仕女肖像,被分解為幾組色塊,色彩像是車輪轉動般,有一種分崩離折之感,人物似乎快要融混到同色系的背景裡,但仕女的物體輪廓卻又始終清晰可辦,界定清楚,遊轉於具象與抽象、平面與立體之間,畫面充滿了立體派所強調的音樂性、律動感覺和糾結錯綜的空間層次感。 1927年,經由法國穆哈特王子、王妃的引介,朱沅芷啟程前往巴黎,進一步拓展他的藝術事業,立下「融合東西文化的目標」。巴黎時期的朱沅芷仍積極探究各種藝術流派的表現方法,於是其風格和元素都有了改變。朱沅芷的藝術語言從強烈對比的原色譜色彩性、律動性轉變為線條、結構性和心情意境之營造。《自愛》(Lot 408)描繪一名中國文人面對仙鶴的場景,兩者彷如對著鏡子互望。藝術家通過線條刻意強調兩者相近的形態,以及超越常理的相同高度,再加上偏暗的泥土色調,創作出如夢一般的奇景。 《美國少女肖像》(Lot 579) 創作於1928年,同樣是巴黎時期的創作。此幅肖像受到畢加索分析立體主義時期人像的影響,尤其是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909年夏所畫《費爾南德頭像》。相較畢加索的大膽分割幾何體及顏色的中和,朱沅芷的少女像構圖含蓄卻用色大膽鮮亮,可謂用色塊的強力組合來重新詮釋立體主義時間空間理論。右下角宛若印刷體的簽名隱喻綜合立體主義,通過文字回歸畫面本身的二維性(圖1)。朱沅芷1928年2月與德裔詩人洛絲結婚,此幅創作於五月的作品有可能為新婚夫人速寫,實屬珍貴。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