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上前智祐

無題

細節
上前智祐
無題

十字繡作品
1989-1991年作
款識:上前智祐 1989.6.16 - 91.10.19 (畫背)
來源
直接購自藝術家 日本 東京 白石畫廊 亞洲 私人收藏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視覺感官的幻覺 上前智祐於1954 年加入「具體」藝術運動,是最早期成員,一直堅守在「具體」群體。上 前智祐曾於重要藝術機構舉辦個人展覽,包括1999 年日本大阪當代藝術中心。作品獲巴黎 龐比度中心及法國圖盧茲阿巴圖瓦藝術館等重要美術館收藏。 「具體」藝術其中一重要精神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出發,不受限制地創作、自由地選擇,舊 報紙、金屬片、布料、木材、膠袋、燈泡、水、泥、煙、沙、光、玻璃等等都可以成為藝 術媒材。他們決心脫離傳統高尚藝術的材枓和技巧,挑戰傳統藝術的分類、形式、材料、 技巧和界限,尋求無限的「可能性」,這就是創作的初衷。吉源治良在1956 年發表的「具 體藝術宣言」提出:「具體藝術不是扭曲物料。具體藝術為物料注入生命…在具體藝術中, 人的精神和物料握手,但保持一定的距離。」 上前智祐的五十年代早期創作是綜合媒材作品,他以木材、鋸末、線、顏料創作,不同物 料在同一平台上,彼鄰相靠,相互推疊,產生了快速的對比,在相互比較的情況下,物料 本身的特徵便得以彰顯,讓觀者留意到 平日已視為普通的物料,原來也擁有「個人」的魅 力。正如美國前衛藝術家安迪.沃荷曾說:「每種東西都存在美,但不是所有人都看見。」 到了六十年代,上前智祐發展出以短促的條狀筆觸,在畫面上堆疊的風格。他把油彩帶進 一個新的可能性,他透過色調的強弱、精確的色與形的變化,呈現出五十年代後期興起的 歐普藝術中的視覺感官的幻覺。上前智祐在七十年代展開十字繡作品,短促的條狀油畫筆 觸演變為黑布上的細白織線。藝術家再次把「點」與「線」兩個元素推進。上前智祐曾說: 「沉重的自卑感和不可動搖的優越感同時壓在我的腦海裡。過去經歷孕育了的大腦,我的 大腦在處於發酵的狀態,圖像( 或思想) 在腦袋裡一個又一個地發大。這十隻手指,遠遠超 過任何一台電腦,能從大腦追蹤圖像,轉達到我的神經,再以我選擇的物料表現。這些內 容不再是物質,而是藝術家永恆且堅不可摧的見證,記載了藝術家的生存氣息和存在的時 間。」在《無題》(Lot 88) 一針復無一針,一線搭一線,上前智祐重複著同一種動作,織繡 是源於個人的行動。作品中的點和線代表著藝術家的氣息。到了九十年代,上前智祐發展 出重覆的矩形紋理,在1996 年《無題》(Lot 89) 中,他在絹布以黑、灰二色,重申幾何圖 形所產生的力量。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