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造型仿商周銅器樣式,口沿外撇,頸部收束,鼓腹,圈足外侈,並有高折沿。頸、腹及圈足各飾扉棱四道,俗稱「出戟」。通體施月白釉,滿佈紫斑,邊沿及扉棱釉薄處玫瑰紫發色明顯。底刻「六」字款。
禹州鈞臺窯址2004年發掘出土一件鈞窯出戟尊,發表於鈞窯十年,《中國文化遺產》,2012年第3期,79頁﹝圖一﹞。傳世陳設類鈞瓷中,這類出戟尊是數量最為稀少的,綜觀全世界公私收藏,僅約十二件。其中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三」字款的鈞窯月白釉出戟尊﹝高32.6公分﹞,著錄於1996年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第14-15頁,編號12。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四」字款的鈞窯玫瑰紫釉出戟尊﹝高28.9公分﹞,著錄於He Li著,紐約1996年出版《Chinese Ceramics: A New Comprehensive Survey》,152頁,編號245。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件鈞窯月白釉出戟尊,為胡惠春舊藏,著錄於上海博物館1989年出版,《胡惠春先生王華雲女士捐贈瓷器精品選》,39頁,圖錄編號9﹝圖二﹞。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7例,包括一件「五」字款月白釉出戟尊﹝高26.5公分﹞,一件「六」字款月白釉出戟尊﹝高24.6公分﹞,一件「六」字款丁香紫出戟尊﹝高24公分﹞,一件「八」字款葡萄紫出戟尊﹝高20.1公分﹞,和三件「十」字款月白釉出戟尊﹝高度分別為19.5、19.1及19.8公分﹞,著錄於台北1999年出版《故宮藏瓷大系:鈞窯之部》,36-49頁,圖錄編號1-7。另可比拍賣市場出現的一例「六」字款月白釉出戟尊﹝高24.5公分﹞,為張宗憲舊藏,2000年10月31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805號。
此件出戟尊造型古樸庄重,充分利用了寬厚的扉棱來襯托其優雅的線條,摹古而不泥古,是仿古瓷器的典範之作。傳統學術界曾將此種器形與鍾情於青銅器收藏的宋徽宗﹝1101-1126﹞聯繫在一起,認為出戟尊是北宋晚期宮廷使用的典型陳設用瓷。儘管目前的學術觀點已將陳設類鈞瓷的年代改定為元末明初,其仍不失為一件重要的宮廷陳設用瓷。
禹州鈞臺窯址2004年發掘出土一件鈞窯出戟尊,發表於鈞窯十年,《中國文化遺產》,2012年第3期,79頁﹝圖一﹞。傳世陳設類鈞瓷中,這類出戟尊是數量最為稀少的,綜觀全世界公私收藏,僅約十二件。其中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三」字款的鈞窯月白釉出戟尊﹝高32.6公分﹞,著錄於1996年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第14-15頁,編號12。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四」字款的鈞窯玫瑰紫釉出戟尊﹝高28.9公分﹞,著錄於He Li著,紐約1996年出版《Chinese Ceramics: A New Comprehensive Survey》,152頁,編號245。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件鈞窯月白釉出戟尊,為胡惠春舊藏,著錄於上海博物館1989年出版,《胡惠春先生王華雲女士捐贈瓷器精品選》,39頁,圖錄編號9﹝圖二﹞。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7例,包括一件「五」字款月白釉出戟尊﹝高26.5公分﹞,一件「六」字款月白釉出戟尊﹝高24.6公分﹞,一件「六」字款丁香紫出戟尊﹝高24公分﹞,一件「八」字款葡萄紫出戟尊﹝高20.1公分﹞,和三件「十」字款月白釉出戟尊﹝高度分別為19.5、19.1及19.8公分﹞,著錄於台北1999年出版《故宮藏瓷大系:鈞窯之部》,36-49頁,圖錄編號1-7。另可比拍賣市場出現的一例「六」字款月白釉出戟尊﹝高24.5公分﹞,為張宗憲舊藏,2000年10月31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805號。
此件出戟尊造型古樸庄重,充分利用了寬厚的扉棱來襯托其優雅的線條,摹古而不泥古,是仿古瓷器的典範之作。傳統學術界曾將此種器形與鍾情於青銅器收藏的宋徽宗﹝1101-1126﹞聯繫在一起,認為出戟尊是北宋晚期宮廷使用的典型陳設用瓷。儘管目前的學術觀點已將陳設類鈞瓷的年代改定為元末明初,其仍不失為一件重要的宮廷陳設用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