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ARE AND FINELY CARVED DING 'LOTUS' DISH
A RARE AND FINELY CARVED DING 'LOTUS' DISH
1 更多
北宋 定窯刻蓮紋盤

NORTHERN SONG DYNASTY, 11TH-12TH CENTURY

細節
北宋 定窯刻蓮紋盤
來源
仇炎之珍藏,倫敦蘇富比,1980年12月16日,拍品250號
埃斯肯納齊,倫敦
香港佳士得,2002年4月29日,拍品603號
千秋庭,東京
出版
Cecile and Michael Beurdeley, 《La Ceramique Chinoise》,瑞士弗里堡, 1974年,編號77
佳士得,《香港佳士得二十週年回顧1986-2006: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精選》,香港,2006,24頁
千秋庭,《中國美術蒐集》,東京,2006年,52頁,編號59
埃斯肯納齊,《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肯納齊的回憶》,倫敦,2012年,82頁,圖70
佳士得,《古韻天成:臨宇山人宋瓷珍藏展覽》,香港,2012年,32-33頁,編號6
展覽
千秋庭,《創立十周年紀念展覽會》,東京,2006年,圖錄編號59
佳士得,《古韻天成:臨宇山人宋瓷珍藏展覽》,香港,2012年11月22至27日;紐約,2013年3月15至20日;倫敦,2013年5月10至14日,圖錄編號6

拍品專文

定窯是五大名窯中唯一以紋飾見長者,素有定州花瓷的美稱。本件定窯於盤內裝飾折枝蓮花一朵,線條俐落,流暢如畫,為定窯劃花工藝的傑出代表。雕者先以長斜刀勾勒,繼而用梳齒工具押刻蓖紋,最後於輪廓的一側施加深峻的直刀,有如中鋒、側鋒交替用筆,在牙白釉沉積處暈散出濃淡交替的筆墨韻味。而花、葉內加刻的蓖紋更是抽象的表現出了植物表面的質感。定窯中刻有此種紋飾的折腰盤殊不多見。同類定窯劃花牡丹紋折腰盤僅見三例: 其中一件與本品為一對,為仇炎之,張宗憲舊藏,現為臨宇山人珍藏,著錄於《古韻天成: 臨宇山人宋瓷珍藏展覽》,香港,2012,圖錄編號6,右側; 一件為瑞士玫茵堂珍藏,牡丹花枝轉向右側,著錄於康蕊君著《中國陶瓷》卷一,1994年,205頁,圖錄編號362;另一件為埃斯肯納齊舊藏,見《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肯納齊的回憶》,倫敦,2012年,284頁,編號273。台北故宮另藏一件時代稍晚的類似例子,花葉滿鋪內外壁,刀筆豪邁,著錄於蔡玫芬,《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台北,2014年,86-87頁。

刻有同類紋飾的折腰盤亦見於南宋早期的越窯。慈溪寺龍口越窯址南宋地層出土有多件折枝花紋盤,見《寺龍口越窯址》,北京,2002年,108-113頁。據《中興禮書》記載,南宋高宗紹興元年 (1131)、紹興四年 (1134)朝廷曾分別命越州和紹興府余姚縣燒造明堂祭器。而在杭州發現的一件折枝花紋葵口折腰盤殘片的圈足內則明確刻有「御廚」字款,為南宋宮廷御用器,見金志偉,'“御廚”字款越瓷再探',《故宮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1期,圖版八。高宗皇帝南渡中興後在臨安大力恢復汴京宮廷的典章制度,不僅下令燒造瓷製祭器,亦嘗試復原北宋宮廷的生活用器。此式折腰盤應為北宋宮廷官樣瓷,為曲陽定窯首創,在南宋時又在宮廷的授命下由越窯仿燒,期間亦可能有定窯南渡工匠的參與。

裝飾典麗的定窯瓷器不僅為宮廷所重,亦符合當日的文人品味。蘇軾《試院煎茶》詩中有言,「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即是北宋文人用帶有裝飾的定窯飲茶品茗的一個例證。北宋著名文人氏族,陜西藍田呂氏家族墓地就曾出土過一件定窯折枝花紋蓋盒,發表於《異世同調-陜西省藍田呂氏家族墓地出土文物》,北京,2013年,162-163頁,編號57。

更多來自 古韻天成 – 臨宇山人珍藏(一)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