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鉢微斂口,深腹,高圈足。外壁以白地黑花繪折枝草葉紋,葉上均有刻劃紋,以表現筋脈。工藝較一般白地黑花複雜,製作精細。
深腹鉢是北宋晚期至金前期磁州窯的代表作品。在河北觀台磁州窯址的發掘中曾發現多件本式深腹鉢的殘片,考古學家多定為觀台窯的二期後段,對應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至金熙宗皇統年間(1101-1149)。磁州窯深腹鉢的裝飾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素白釉,見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觀台磁州窯址》,北京,1997年,彩版六,編號2; 第二類為白釉剔花,見前揭書,彩版六,編號1以及圖版一三,編號4; 第三類是此類深腹鉢裝飾的大宗,白地黑花,可參照前揭書,彩版六,編號3,圖版一三,編號3,以及圖版十四,編號1。有學者提出磁州窯白地黑花裝飾是為了模仿黑剔花裝飾而產生的。黑剔花裝飾需在素胎上施白、黑兩層化妝土,而後刻劃花紋並將花紋外的黑化妝土剔去,耗時費力。如本件白地黑花深腹鉢先用黑釉畫花,而後在黑花上加刻細紋,不失為一種簡潔而有效的替代方式。而用畫筆寫就的圖案所體現的筆意更是工整的黑剔花所欠缺的。臨宇山人收藏中另有兩件此種風格的深腹缽可資比較,著錄於佳士得,《古韻天成:臨宇山人宋瓷珍藏展覽》,香港,2012年,138-141頁,編號57-58。
深腹鉢是北宋晚期至金前期磁州窯的代表作品。在河北觀台磁州窯址的發掘中曾發現多件本式深腹鉢的殘片,考古學家多定為觀台窯的二期後段,對應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至金熙宗皇統年間(1101-1149)。磁州窯深腹鉢的裝飾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素白釉,見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觀台磁州窯址》,北京,1997年,彩版六,編號2; 第二類為白釉剔花,見前揭書,彩版六,編號1以及圖版一三,編號4; 第三類是此類深腹鉢裝飾的大宗,白地黑花,可參照前揭書,彩版六,編號3,圖版一三,編號3,以及圖版十四,編號1。有學者提出磁州窯白地黑花裝飾是為了模仿黑剔花裝飾而產生的。黑剔花裝飾需在素胎上施白、黑兩層化妝土,而後刻劃花紋並將花紋外的黑化妝土剔去,耗時費力。如本件白地黑花深腹鉢先用黑釉畫花,而後在黑花上加刻細紋,不失為一種簡潔而有效的替代方式。而用畫筆寫就的圖案所體現的筆意更是工整的黑剔花所欠缺的。臨宇山人收藏中另有兩件此種風格的深腹缽可資比較,著錄於佳士得,《古韻天成:臨宇山人宋瓷珍藏展覽》,香港,2012年,138-141頁,編號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