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無窮的藍
藍色對趙無極建構流動的畫面空間有特殊的啟發。 《07.06.88》(拍品編號408)、《13.01.98》(拍品編號409) 及《15.07.89》(拍品編號410)讓我們瞭解趙無極如何展現變 化多端的藍色和其獨特的魅力。千變萬化的藍色與趙無極把 中國水墨概念及山水畫的精神內涵應用在色彩中有密切的關係。
三幅作品標誌了趙無極的藝術發展從六十年代開始畫面出現 澎湃激盪的色塊和豪邁不羈的線條等細節,走進八十年代結 合中國水墨渲染效果從而釋放色彩本身的表現力的階段。畫 作沒有任何可見之物的參考或指示,藝術家如何安排、搭配 色彩和如何著色便成了關鍵,光色成了趙氏八十年代畫作積 極探索的表達語言。趙無極在1973年時重拾水墨,宣紙的吸 水性與水墨的流動性使他的畫風漸漸產生變化,從1960年 代以「線」為主的建構,逐漸轉為以「面」經營畫面空間。 趙無極渴望創造色彩,創造「虛實節奏」、「不斷移動」、 「輕重有致」的畫面空間,如他所言:「我渴望繪畫看不見 的東西,生命的氣息、風、生命的形式、顏色的誕生及其混合。」
《07.06.88》(拍品編號408) 的畫面上就是一幕顏色的誕 生,通過色彩碰撞,創作新的色彩。八十年代色彩演變為 輕盈,柔和。水墨與生宣一舜間的結合,使顏色自然地通 過偶發接觸而混成新的色彩。趙無極的著眼點不只在於新的 顏色,他同時看重色與色的結合。因此,色彩的自然過渡至 為關鍵。趙氏在處理顏料時,刻意加大油彩中溶劑的比例, 著色時儘量撫平油彩,不留筆觸,製造一種流動、滲入、開 散和綿延的效果,又如顏色滴進清澈的水中,逐漸混成不同 的色調。畫面右方海軍藍、淡紫藍色、銀藍色、粉藍色分層 堆疊,在中央與米黃、菊蕾白、蠟白色匯流,濃淡不一的色 彩產生了不同層次的透明度,儼如顏料在水中飄浮流動的狀 態。
《13.01.98》(拍品編號409) 探討著中國傳統繪畫的雋永意 境,此作中前景赭石、花青的斑駁交織,與背景大片三青色 的揮灑暈染,不僅回溯著宋元山水的格局,更是訴說著遙遠 的唐代繪畫青山綠水的風韻 (圖4)。「青山綠水」的傳統山水 色彩,在趙無極的重組中被賦予了空靈的動感與韻律。藝術 家以他一貫擅長的虛實結合、動靜相襯的處理方法,使大面 積輕薄而均勻的青綠色為底,令墨藍與褐色在畫面下方自由 舞蹈,徬彿一股蓬勃生氣的色彩肆意飄散。
《15.07.89》(拍品編號410)色彩的擴散與重疊似乎 不可捉摸、沒有邊界,如同自大爆炸以來一直不斷膨 脹的宇宙,深遂無垠卻又包羅萬象,我們身處其中無 法得知外部具體的空間結構,只能由內部探尋宇宙的 構造原則。宇宙由時間和空間構成,愛因斯坦提出了 「四維空間」的概念解釋,在空間的架構上比普通三 度空間的長、寬、高三條軸外又多了一條時間軸,成 為連續的時空整體,《15.07.89》乾筆橫掃的油彩 隱含的時間性,連接古代和現代的畫面的空間,觀者 便通過趙氏的繪畫,穿梭時空,回到南宋夏圭《松崖 客話圖》(圖2) 的空間,體驗中國數個世紀的豐富傳 統。
1 1993年《趙無極自畫像》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 台灣 (第15頁)。
藍色對趙無極建構流動的畫面空間有特殊的啟發。 《07.06.88》(拍品編號408)、《13.01.98》(拍品編號409) 及《15.07.89》(拍品編號410)讓我們瞭解趙無極如何展現變 化多端的藍色和其獨特的魅力。千變萬化的藍色與趙無極把 中國水墨概念及山水畫的精神內涵應用在色彩中有密切的關係。
三幅作品標誌了趙無極的藝術發展從六十年代開始畫面出現 澎湃激盪的色塊和豪邁不羈的線條等細節,走進八十年代結 合中國水墨渲染效果從而釋放色彩本身的表現力的階段。畫 作沒有任何可見之物的參考或指示,藝術家如何安排、搭配 色彩和如何著色便成了關鍵,光色成了趙氏八十年代畫作積 極探索的表達語言。趙無極在1973年時重拾水墨,宣紙的吸 水性與水墨的流動性使他的畫風漸漸產生變化,從1960年 代以「線」為主的建構,逐漸轉為以「面」經營畫面空間。 趙無極渴望創造色彩,創造「虛實節奏」、「不斷移動」、 「輕重有致」的畫面空間,如他所言:「我渴望繪畫看不見 的東西,生命的氣息、風、生命的形式、顏色的誕生及其混合。」
《07.06.88》(拍品編號408) 的畫面上就是一幕顏色的誕 生,通過色彩碰撞,創作新的色彩。八十年代色彩演變為 輕盈,柔和。水墨與生宣一舜間的結合,使顏色自然地通 過偶發接觸而混成新的色彩。趙無極的著眼點不只在於新的 顏色,他同時看重色與色的結合。因此,色彩的自然過渡至 為關鍵。趙氏在處理顏料時,刻意加大油彩中溶劑的比例, 著色時儘量撫平油彩,不留筆觸,製造一種流動、滲入、開 散和綿延的效果,又如顏色滴進清澈的水中,逐漸混成不同 的色調。畫面右方海軍藍、淡紫藍色、銀藍色、粉藍色分層 堆疊,在中央與米黃、菊蕾白、蠟白色匯流,濃淡不一的色 彩產生了不同層次的透明度,儼如顏料在水中飄浮流動的狀 態。
《13.01.98》(拍品編號409) 探討著中國傳統繪畫的雋永意 境,此作中前景赭石、花青的斑駁交織,與背景大片三青色 的揮灑暈染,不僅回溯著宋元山水的格局,更是訴說著遙遠 的唐代繪畫青山綠水的風韻 (圖4)。「青山綠水」的傳統山水 色彩,在趙無極的重組中被賦予了空靈的動感與韻律。藝術 家以他一貫擅長的虛實結合、動靜相襯的處理方法,使大面 積輕薄而均勻的青綠色為底,令墨藍與褐色在畫面下方自由 舞蹈,徬彿一股蓬勃生氣的色彩肆意飄散。
《15.07.89》(拍品編號410)色彩的擴散與重疊似乎 不可捉摸、沒有邊界,如同自大爆炸以來一直不斷膨 脹的宇宙,深遂無垠卻又包羅萬象,我們身處其中無 法得知外部具體的空間結構,只能由內部探尋宇宙的 構造原則。宇宙由時間和空間構成,愛因斯坦提出了 「四維空間」的概念解釋,在空間的架構上比普通三 度空間的長、寬、高三條軸外又多了一條時間軸,成 為連續的時空整體,《15.07.89》乾筆橫掃的油彩 隱含的時間性,連接古代和現代的畫面的空間,觀者 便通過趙氏的繪畫,穿梭時空,回到南宋夏圭《松崖 客話圖》(圖2) 的空間,體驗中國數個世紀的豐富傳 統。
1 1993年《趙無極自畫像》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 台灣 (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