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新加坡:水墨創作
新加坡藝術家在水墨畫中的當代語境,可以回溯到第一代移民藝術家奠定的中國傳統繪畫基礎。凡舉范昌乾、陳建坡、鍾泗濱和陳文希等藝術家,皆傳承了他們習得的中國畫古典美學精隨,同時促使後人想要更深度探索中國美學的核心哲思。此舉造就了水墨畫基本詮釋的轉置,如色彩調和、平衡構圖、留白等,並讓水墨在不同媒材、風格上呈現不同的微妙質感,體現出東南亞地區融合多元社會和文化的獨到之處。
佳士得非常榮幸獻上多位藝術家的精選作品,包括李福茂(Lot 618)精湛的寫實工筆畫、蔡逸溪(Lot 615-617)早期表現主義的寫意作品,每一幅畫都傳達新加坡藝術史中水墨畫所蘊含的廣度與多樣性。
一筆一畫用墨恰到好處,將黑墨巧妙揮灑在宣紙上,在陳瑞獻、蔡逸溪、以及首次拍賣的莊聲濤(Lot 621)作品中,表現淋漓盡致。蔡逸溪的作品運用大片留白,達到界定邊界或消彌邊界的效果,《蓮花池倒影》(Lot 616)彷彿著呼應陳瑞獻的《蘭圃》(Lot 614),呈現循序漸進的疏密感。莊聲濤的筆墨則是填滿著紙上空間,藉由這種不透明感的手法,敬邀洞悉墨水變化莫測特性的觀者,欣賞其中的深度和暗勁。
陳有炳(Lot 619)與洪祝安(Lot 620)的作品,探索色彩與墨水交融的不同面向。洪祝安筆下的暗翡翠色,宛如莊聲濤厚重的水墨一般呼喚著觀者;陳有炳的彩墨在構圖間則是充滿著無限張力。
這些藝術家運用、重新詮釋水墨畫的基本語彙,表現多樣、非線性的藝術風貌,卻又不背離水墨的本質,將墨水和宣紙為媒材的水墨畫,發展出屬於新加坡和東南亞的獨特韻味。
新加坡藝術家在水墨畫中的當代語境,可以回溯到第一代移民藝術家奠定的中國傳統繪畫基礎。凡舉范昌乾、陳建坡、鍾泗濱和陳文希等藝術家,皆傳承了他們習得的中國畫古典美學精隨,同時促使後人想要更深度探索中國美學的核心哲思。此舉造就了水墨畫基本詮釋的轉置,如色彩調和、平衡構圖、留白等,並讓水墨在不同媒材、風格上呈現不同的微妙質感,體現出東南亞地區融合多元社會和文化的獨到之處。
佳士得非常榮幸獻上多位藝術家的精選作品,包括李福茂(Lot 618)精湛的寫實工筆畫、蔡逸溪(Lot 615-617)早期表現主義的寫意作品,每一幅畫都傳達新加坡藝術史中水墨畫所蘊含的廣度與多樣性。
一筆一畫用墨恰到好處,將黑墨巧妙揮灑在宣紙上,在陳瑞獻、蔡逸溪、以及首次拍賣的莊聲濤(Lot 621)作品中,表現淋漓盡致。蔡逸溪的作品運用大片留白,達到界定邊界或消彌邊界的效果,《蓮花池倒影》(Lot 616)彷彿著呼應陳瑞獻的《蘭圃》(Lot 614),呈現循序漸進的疏密感。莊聲濤的筆墨則是填滿著紙上空間,藉由這種不透明感的手法,敬邀洞悉墨水變化莫測特性的觀者,欣賞其中的深度和暗勁。
陳有炳(Lot 619)與洪祝安(Lot 620)的作品,探索色彩與墨水交融的不同面向。洪祝安筆下的暗翡翠色,宛如莊聲濤厚重的水墨一般呼喚著觀者;陳有炳的彩墨在構圖間則是充滿著無限張力。
這些藝術家運用、重新詮釋水墨畫的基本語彙,表現多樣、非線性的藝術風貌,卻又不背離水墨的本質,將墨水和宣紙為媒材的水墨畫,發展出屬於新加坡和東南亞的獨特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