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Landscape Album
細節
清 朱承 山水册 設色紙本 册頁十二開 一八九六年作
題識:
1.巫峽。奇峯十二即仙鄉,暮雨朝朝欲斷腸。 此夢人間亦常有,但無妙筆賦高唐。 光緒丙申(1896年)冬十二月望日作于羅香雨草堂。
鈐印:朱、承
2.香爐峯。天下之山以香爐命者,不知凡幾。其在永川境者,以天湖石筍見,奇湖在山之頂,周廣之畝,洪水一泓,渟而不泄,中產石筍,二莖兀立,亭亭秀如削玉,出水面約有四丈許。 遙而望之,若雙柱供養,金猊有時一片孤雲繚繞于石峯尖處,蓋仿佛焉。
鈐印:日、初
3.包山。包山之命名,以山勢環抱重重包裹也,或曰本名鮑山,漢鮑靚嘗隱居於此,包鮑音相似也,中有毛公壇,為劉根煉藥處,丹井玉今猶存,所謂包山寺者,深藏于眾山之中,門對清溪松蔭匜地,左右二石幢巍然對峙,上鐫尊勝陀羅尼,蓋唐人所書。
鈐印:小農氏
4.石蛇。石蛇與釣魚臺、石佛寺相去不過三里,東西對待欬,口可通山□,他奇惟孤縣水中,得盡覽全湖中小山八九,纍纍若棋布遠,而湖外諸峯,與天連碧秋高氣爽時,躡屐一登,覺清光大來,衣襟盡滌也,按啟南翁多摹之。
鈐印:朱、承
5.象鼻巖。象鼻岩以形似得名,杖桂林城南孤崖崛起,水際上豐下銳,中作斷環,斜曳而南與岸山湊合,崖下圜廠若橋門,所謂水月洞也。 而象鼻之名,則由東西望得之垂飲,中流厥狀維肖。 范大成以是山為漓山,考之志乘漓即雉岩,又在其南下有石門,崖腳跨水洞澈亦相似,蓋灕江之源,由拖劍水流合山麓,象岩居北,雉岩居南,相距才里許,比物紀滕亦水當云。
鈐印:朱、承
6.太華。太華之麓,滇池環為其近華亭寺一帶,水間雀葦叢生,約可十餘里,一望無際,土人呼為草海寺。 後望見碧雞山,由寺前繞越數峰,至文殊岩,恐斷崖對峙,危石渚流。 因崖架石是為朝天橋,橋之文下水,橋之下水從逢日冶泉,北崖石極峭削,上構小樓,相傳即梁王避暑臺。
鈐印:日、初
7.鴛鴦湖。一樓煙水試登臨,二水東西接帶襟。 為有歌傳朱檢討,湖名專指水邊禽。
鈐印: :日 、初
8.獅嶺。獅嶺龍潭賓川之勝景也,而大觀則首惟玉龍飛瀑,玉龍閣名。 在龍潭之南,兩峙對拱。 閣跨其上雕闌枕石。 畫檻凌雲隔岸有觀瀑亭,閒登斯亭也。 望見百丈飛泉,由閣廬奔騰而出擬匹練之懸空。 驚雷門之鼓奏耳。小 農朱承時丙申冬時。
鈐印:日、初
9.石公山。石公石拖二巨石也。 作人形傴縷相向舟行呼之,則應地既空闊山複繚曲,虛簌觸簇,無窮其粵竅焉,臨水石坡可坐千人。 仰望劍樓高百餘尺,氣勢雄峻,又一名觀雲梯。 其向為洞者,二日夕光曰踈雲,夕光以望菬照,踈雲則洞口一名狀為朵雲。 因以為號,此外奇石不可勝數。
鈐印:朱、承
10.龍渚。龍渚有二:曰大龍渚,曰小龍渚,皆龍山分支,以其在水,故曰渚水。 深時湫壑間常有龍居,故曰龍水。 或曰山名。 皆龍鱗紋,因以名渚也。 山之勝不在頂而在足。 繞麓多奇石,而又實偪水際游者,宜於秋末冬初。 久晴水淺則山根全霜。 千孔百隙嵌空玲瓏,或為千葉蓮花,蕩漾水面或為猙猛象列陣而鬨,叢奇者以大為屋高,為墉之石,而其根竟有小如拳,細如筋者。 蓋萬頃湖波朝衝夕激,自開闢以來,經幾千百年之洗刷矣。
鈐印:日 、初
11.莫鼇。莫鼇有大小二名者。 居南即翁帽峰大者,則俗稱大光頂。 面南而背北,相傳隋莫鼇將軍 所居,今法海寺即其故址也。
鈐印:小農氏
12.天柱峰。建昌東南境多山, 天柱峰其最高者也。 北為飛鼇峯,雙峰夾峙間有,天生石崖,其平如掌,昊為雲崖,岩從雲臺西上中裂,一線天也。又轉而北于峽中,得平石兩層,名跌珈石,其後有梯棧勾連直達峯頂。 西環仙岩雙瀑尤其景之曠,恬心目也。
鈐印:小農氏、日初
每幅尺寸26.5 x 31 cm. (10 1/2 x 12 1/4 in.)
題識:
1.巫峽。奇峯十二即仙鄉,暮雨朝朝欲斷腸。 此夢人間亦常有,但無妙筆賦高唐。 光緒丙申(1896年)冬十二月望日作于羅香雨草堂。
鈐印:朱、承
2.香爐峯。天下之山以香爐命者,不知凡幾。其在永川境者,以天湖石筍見,奇湖在山之頂,周廣之畝,洪水一泓,渟而不泄,中產石筍,二莖兀立,亭亭秀如削玉,出水面約有四丈許。 遙而望之,若雙柱供養,金猊有時一片孤雲繚繞于石峯尖處,蓋仿佛焉。
鈐印:日、初
3.包山。包山之命名,以山勢環抱重重包裹也,或曰本名鮑山,漢鮑靚嘗隱居於此,包鮑音相似也,中有毛公壇,為劉根煉藥處,丹井玉今猶存,所謂包山寺者,深藏于眾山之中,門對清溪松蔭匜地,左右二石幢巍然對峙,上鐫尊勝陀羅尼,蓋唐人所書。
鈐印:小農氏
4.石蛇。石蛇與釣魚臺、石佛寺相去不過三里,東西對待欬,口可通山□,他奇惟孤縣水中,得盡覽全湖中小山八九,纍纍若棋布遠,而湖外諸峯,與天連碧秋高氣爽時,躡屐一登,覺清光大來,衣襟盡滌也,按啟南翁多摹之。
鈐印:朱、承
5.象鼻巖。象鼻岩以形似得名,杖桂林城南孤崖崛起,水際上豐下銳,中作斷環,斜曳而南與岸山湊合,崖下圜廠若橋門,所謂水月洞也。 而象鼻之名,則由東西望得之垂飲,中流厥狀維肖。 范大成以是山為漓山,考之志乘漓即雉岩,又在其南下有石門,崖腳跨水洞澈亦相似,蓋灕江之源,由拖劍水流合山麓,象岩居北,雉岩居南,相距才里許,比物紀滕亦水當云。
鈐印:朱、承
6.太華。太華之麓,滇池環為其近華亭寺一帶,水間雀葦叢生,約可十餘里,一望無際,土人呼為草海寺。 後望見碧雞山,由寺前繞越數峰,至文殊岩,恐斷崖對峙,危石渚流。 因崖架石是為朝天橋,橋之文下水,橋之下水從逢日冶泉,北崖石極峭削,上構小樓,相傳即梁王避暑臺。
鈐印:日、初
7.鴛鴦湖。一樓煙水試登臨,二水東西接帶襟。 為有歌傳朱檢討,湖名專指水邊禽。
鈐印: :日 、初
8.獅嶺。獅嶺龍潭賓川之勝景也,而大觀則首惟玉龍飛瀑,玉龍閣名。 在龍潭之南,兩峙對拱。 閣跨其上雕闌枕石。 畫檻凌雲隔岸有觀瀑亭,閒登斯亭也。 望見百丈飛泉,由閣廬奔騰而出擬匹練之懸空。 驚雷門之鼓奏耳。小 農朱承時丙申冬時。
鈐印:日、初
9.石公山。石公石拖二巨石也。 作人形傴縷相向舟行呼之,則應地既空闊山複繚曲,虛簌觸簇,無窮其粵竅焉,臨水石坡可坐千人。 仰望劍樓高百餘尺,氣勢雄峻,又一名觀雲梯。 其向為洞者,二日夕光曰踈雲,夕光以望菬照,踈雲則洞口一名狀為朵雲。 因以為號,此外奇石不可勝數。
鈐印:朱、承
10.龍渚。龍渚有二:曰大龍渚,曰小龍渚,皆龍山分支,以其在水,故曰渚水。 深時湫壑間常有龍居,故曰龍水。 或曰山名。 皆龍鱗紋,因以名渚也。 山之勝不在頂而在足。 繞麓多奇石,而又實偪水際游者,宜於秋末冬初。 久晴水淺則山根全霜。 千孔百隙嵌空玲瓏,或為千葉蓮花,蕩漾水面或為猙猛象列陣而鬨,叢奇者以大為屋高,為墉之石,而其根竟有小如拳,細如筋者。 蓋萬頃湖波朝衝夕激,自開闢以來,經幾千百年之洗刷矣。
鈐印:日 、初
11.莫鼇。莫鼇有大小二名者。 居南即翁帽峰大者,則俗稱大光頂。 面南而背北,相傳隋莫鼇將軍 所居,今法海寺即其故址也。
鈐印:小農氏
12.天柱峰。建昌東南境多山, 天柱峰其最高者也。 北為飛鼇峯,雙峰夾峙間有,天生石崖,其平如掌,昊為雲崖,岩從雲臺西上中裂,一線天也。又轉而北于峽中,得平石兩層,名跌珈石,其後有梯棧勾連直達峯頂。 西環仙岩雙瀑尤其景之曠,恬心目也。
鈐印:小農氏、日初
每幅尺寸26.5 x 31 cm. (10 1/2 x 12 1/4 in.)
榮譽呈獻
Sandy Y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