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對許多中國瓷器鑑藏家而言,十五世紀初瓷器的釉下青花紋飾堪稱歷代之最。誠然,晚明和清代文人盛讚「宣成」之器時,無不首推成化鬥彩和宣德青花瓷,並視此為兩類裝飾工藝的巔峰之作。類似本拍品者數量甚少,但件件俱是宣德畫瓷師的巔峰之作。它們以皇家御用的五爪龍紋為飾,青花色調翠藍濃艷,蛟龍在汹湧波濤之中騰躍,浪花用若有若無的淡雅青料繪成。若說這批作品的龍紋之威猛靈動為御瓷之最,其實也不為過。大維德中國藝術館的館徽便是一件同款紋飾的宣德小盤,由此看來絕非偶然。大維德基金會的瓷盤可參見蘇玫瑰著,《形秀色麗四代珍》,倫敦,1992 年,44 頁,編號32,該書護封和附書名頁均印有這一館徽。就本拍品而言,最引人入勝的是其內壁環繞六字青花宣德楷書款的暗花行龍紋。此類暗花紋飾低調含蓄,故而此前兩度拍賣的圖錄中均未提及。在大維德盤內立
面,也有用薄瓷漿繪成的近似暗花龍紋。
繪有精美龍紋與淡藍海水的近似高足盌當中,其盌足下沿或像本拍品般白描一道細窄的海水紋,或無海水紋飾。台北國立故宮珍藏一例紋飾、大小相若的高足盌,其足沿亦飾海水紋,圖見《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1998 年,270-271 頁,編號108。另一件近似例為北京故宮珍藏,其足沿也有海水紋,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上)》第34 冊,香港,2000 年,172 頁,圖版163(圖一)。另一例足沿飾海水紋的作品為巴黎吉美博物館格朗迪耶珍藏(Grandidier Collection),圖見《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Oriental Ceramics》第七冊之《巴黎吉美博物館》,東京,1981年,彩色圖版18 號。至於紋飾相同但足沿無海水紋的高足盌,北京首都博物館藏一例,圖見劉良佑著作《明官窯》,台北,1991 年,99 頁,下圖;另一件足沿無海水紋的近似例載於約瑟夫(A. Joseph)撰著的《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倫敦,1971 年,120 頁,編號1,此盌於1981年和1986 年經蘇富比拍出;第三例於1968 年4 月1 日經倫敦佳士得拍出(拍品121 號);第四例於1997 年4 月27 日經香港佳士得拍出(拍品71 號)。最後一例高足盌曾納入玫茵堂珍藏,其後於2012 年4 月經蘇富比拍出(拍品29 號)。
除上述各例,尚有二例宣德龍紋及淡藍海水紋高足盌,其外壁或飾上下兩行九龍紋,或繪五龍(一龍盤旋於高足之上)。這兩種變奏的前者可參照台北故宮珍藏,圖見《台北國立故宮藏明代瓷器圖錄(I)》,東京,1977 年,編號78 及79;大英博物館珍藏一例飾五龍者,圖見霍吉淑(J. Harrison-Hall)所著《Ceramics of the Ming in the British Museum》,倫敦,2000 年,129 頁,編號4:14。但皇家御瓷的經典構圖,看來仍是本拍品這類外壁飾二龍的高足盌:一龍昂首向前,另一龍則扭頭向後,似乎要改變方向。
近似瓷盤的盤心龍紋亦昂首挺胸、張牙舞爪,而盤外龍紋的形態則與高足盃外所見近似,但高度不及後者舒展。至於大小、紋飾均與大維德瓷盤近似者,大英博物館藏一例,圖見霍吉淑前述著作135 頁,編號4:29,另一例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見萬斯恬(S. Valenstein) 所著《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修訂增補版,紐約,1989 年,154 頁,編號149。上海博物館亦珍藏一例大小和紋飾相近的瓷盤,但其盤沿為直口而非折沿,圖見汪慶正《元明清時期陶瓷:青花釉裏紅》,香港,1993 年,編號72;台北國立故宮也有一件紋飾相同但略小的直口盤,圖見《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1998 年,428-429 頁,編號187。大英博物館今藏一例器形較小但紋飾相同的折沿盤,此盤由馬氏基金會(Ma Foundation) 外借,出自仇焱之舊藏。
縱觀是次拍賣的宣德高足盌及數例近似作品,其畫工之精湛皆讓人嘆為觀止。龍紋所用的濃艷青花深淺有致,而龍鱗、頭部及足爪的描寫亦一絲不苟。二龍之氣勢奪人、威猛生動,實非其他瓷器所能企及。相形之下,濤濤浪花的畫工亦毫不遜色。描寫海水所用的鈷料顏色淡雅,用料雖少但卻配製精良,呈色方能如斯勻淨。浪花翻滾處露出瑩白的瓷胎,而海水的起伏則用淡藍波紋來呈現。寶藍色的龍紋幽深濃艷,而淡藍水紋則若有若無,二者對比鮮明且極具戲劇張力。尤須一提的是,本拍品造型秀美、比例協調且輪廓端莊,乍看之下雖不明顯,但無一不是宣德佳瓷的典型特徵。
此類高足盌據稱是祭壇用器,故此使用者定然珍而重之,不用時則仔細收藏。鑑於此類作品工藝精湛及其特有的紋飾題材,所以應是皇家御瓷無疑。五爪龍紋象徵皇帝,而皇上又名天子。天子負責主持一應祭祀活動,為天下百姓祈求豐年。本拍品的紋飾象徵蛟龍於春分甦醒後登天普降甘霖,以滋潤萬物、養育萬民。此器的皇家龍紋威嚴華貴,想來定能堪此重任。
面,也有用薄瓷漿繪成的近似暗花龍紋。
繪有精美龍紋與淡藍海水的近似高足盌當中,其盌足下沿或像本拍品般白描一道細窄的海水紋,或無海水紋飾。台北國立故宮珍藏一例紋飾、大小相若的高足盌,其足沿亦飾海水紋,圖見《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1998 年,270-271 頁,編號108。另一件近似例為北京故宮珍藏,其足沿也有海水紋,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上)》第34 冊,香港,2000 年,172 頁,圖版163(圖一)。另一例足沿飾海水紋的作品為巴黎吉美博物館格朗迪耶珍藏(Grandidier Collection),圖見《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Oriental Ceramics》第七冊之《巴黎吉美博物館》,東京,1981年,彩色圖版18 號。至於紋飾相同但足沿無海水紋的高足盌,北京首都博物館藏一例,圖見劉良佑著作《明官窯》,台北,1991 年,99 頁,下圖;另一件足沿無海水紋的近似例載於約瑟夫(A. Joseph)撰著的《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倫敦,1971 年,120 頁,編號1,此盌於1981年和1986 年經蘇富比拍出;第三例於1968 年4 月1 日經倫敦佳士得拍出(拍品121 號);第四例於1997 年4 月27 日經香港佳士得拍出(拍品71 號)。最後一例高足盌曾納入玫茵堂珍藏,其後於2012 年4 月經蘇富比拍出(拍品29 號)。
除上述各例,尚有二例宣德龍紋及淡藍海水紋高足盌,其外壁或飾上下兩行九龍紋,或繪五龍(一龍盤旋於高足之上)。這兩種變奏的前者可參照台北故宮珍藏,圖見《台北國立故宮藏明代瓷器圖錄(I)》,東京,1977 年,編號78 及79;大英博物館珍藏一例飾五龍者,圖見霍吉淑(J. Harrison-Hall)所著《Ceramics of the Ming in the British Museum》,倫敦,2000 年,129 頁,編號4:14。但皇家御瓷的經典構圖,看來仍是本拍品這類外壁飾二龍的高足盌:一龍昂首向前,另一龍則扭頭向後,似乎要改變方向。
近似瓷盤的盤心龍紋亦昂首挺胸、張牙舞爪,而盤外龍紋的形態則與高足盃外所見近似,但高度不及後者舒展。至於大小、紋飾均與大維德瓷盤近似者,大英博物館藏一例,圖見霍吉淑前述著作135 頁,編號4:29,另一例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見萬斯恬(S. Valenstein) 所著《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修訂增補版,紐約,1989 年,154 頁,編號149。上海博物館亦珍藏一例大小和紋飾相近的瓷盤,但其盤沿為直口而非折沿,圖見汪慶正《元明清時期陶瓷:青花釉裏紅》,香港,1993 年,編號72;台北國立故宮也有一件紋飾相同但略小的直口盤,圖見《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1998 年,428-429 頁,編號187。大英博物館今藏一例器形較小但紋飾相同的折沿盤,此盤由馬氏基金會(Ma Foundation) 外借,出自仇焱之舊藏。
縱觀是次拍賣的宣德高足盌及數例近似作品,其畫工之精湛皆讓人嘆為觀止。龍紋所用的濃艷青花深淺有致,而龍鱗、頭部及足爪的描寫亦一絲不苟。二龍之氣勢奪人、威猛生動,實非其他瓷器所能企及。相形之下,濤濤浪花的畫工亦毫不遜色。描寫海水所用的鈷料顏色淡雅,用料雖少但卻配製精良,呈色方能如斯勻淨。浪花翻滾處露出瑩白的瓷胎,而海水的起伏則用淡藍波紋來呈現。寶藍色的龍紋幽深濃艷,而淡藍水紋則若有若無,二者對比鮮明且極具戲劇張力。尤須一提的是,本拍品造型秀美、比例協調且輪廓端莊,乍看之下雖不明顯,但無一不是宣德佳瓷的典型特徵。
此類高足盌據稱是祭壇用器,故此使用者定然珍而重之,不用時則仔細收藏。鑑於此類作品工藝精湛及其特有的紋飾題材,所以應是皇家御瓷無疑。五爪龍紋象徵皇帝,而皇上又名天子。天子負責主持一應祭祀活動,為天下百姓祈求豐年。本拍品的紋飾象徵蛟龍於春分甦醒後登天普降甘霖,以滋潤萬物、養育萬民。此器的皇家龍紋威嚴華貴,想來定能堪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