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 FENG (B. 1961)
秦風(1961年生)

慾望風景系列:生命之悅

細節
秦風(1961年生)
慾望風景系列:生命之悅
水墨 丙烯 布本 鏡框
161 x 130.5 cm. (63 3/8 x 51 3/8 in.)
2015年作
更多詳情
對話秦風
問:佳士得 秦:秦風

問: 作品題目《西風東水》,背後有何涵義?
秦: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數百年前東方文明傳入西方,為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而促進了文藝復興;數百年後西方文明中的宗教與國家意識來到了亞洲大陸。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亞洲亦處於動蕩與撕裂的狀態,文化的衝擊亦激活了古老亞洲社會的發展。道家有風水輪流轉的哲理,自然的定律也包含社會寓意:凡事物都是相對的。東西方的文明中有數百年融匯、糾葛、輪迴的歷史,在統合的價值觀下,朝著以人為本的社會、原生態的自然的方向,令全球文化邁步向前。這是我作品主題的隱喻。現代文明進入了相對理性的階段,人們也應該避免戰爭、飢餓或衝突。

問: 你的作品中明顯可見語言及符號的影響,尤其是阿拉伯語,箇中有什麼意義?
秦: 阿拉伯文字與我的生長環境有關係。我生長在新疆,那裡有古老的文字和語言。潛移默化下,西域的文化在血液中流淌,比漢文化更加熟悉和親切。我深刻地體會到西域文化的符號亦牽連在其他文明系統中,乃東亞、穆斯林世界與歐洲文明之間的通道,尤其是宗教的融合。阿拉伯文化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當今主流的文化或許有意識地去改寫歷史,將其從主流中割裂開來。最明顯的例子是華盛頓國家廣場上的紀念碑,它也是法老的一把劍,是最典型的宗教符號,可以追溯到遠古中東、非洲文明。但是當今社會因矛盾而去不斷重寫宗教的歷史,包括很多戰爭也以信仰的名義去切入、發起,我對這持懷疑與批判的態度,於是我用文字去暗示信仰與宗教意識不應該被切斷的觀點。我的作品傳遞了地域性比較強的文化特徵信息,我是一個文化特徵身份比較明確的藝術創作者,我也對這點十分自豪。

問: 用紙本及布本兩種不同媒介創作有何異同?
秦:創作材質方面古人在筆墨紙硯上已經登峰造極,因為種種包括工業革命的歷史因素,如今造紙工藝已部分失傳,而品質亦不復從前。所以我要變革,用這個時代的材料去表達當下。媒介能體現時代的精神品格,所以我用水墨、丙烯、亞麻布等,兼合不同的文化信息之後,順理成章地去書寫和呈現。與此同時,這也寓意不同文化可以找到兼容、共同的景觀,駕馭、共享資源信息以及成果。

問:《西風東水》作於約十年前。您的藝術創作又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秦:創作這件作品時,我在創作文明景觀系列,關注不同文化區域板塊的異同,這種景觀包含了當時對戰爭等社會現象的不滿。我當時生活在美國,對全球性的問題和戰爭的行為進行解讀、闡釋,持批判態度,有種信息上的混亂,慾望無處不在的感覺與情緒。我在八〇年代初我曾做過一個計劃,用一條紅線橫掛在通往聖山的路上,引起經過的人不同的反應。這在生活、生命的歷程中對我的觸動很大。今天在我的作品中,我用形象、直觀的形式將這條紅線呈現出來,是因為我覺得這個線條能貫穿古與今,東與西,連接記憶和歷史,以承傳本真的文明信息。這帶給我很多空間去再思考未來發展的方向、脈絡和線路。

更多來自 中國當代水墨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