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嶋本昭三:能量的體現
「前衛藝術為美感帶來革命性的新觀點,同時表現了人類存在的意義。」1 — 嶋本昭三
嶋本昭三乃日本前衛藝術團體「具體美術協會」的創始成員,自五十年代活躍於日本以至國際藝壇。他在六十年代獨創的「撞擊玻璃瓶」藝術表演,以及「渦流」作品的創作手法 (圖1), 絕對是開創先河。嶋本的藝術理念與人和物料的存在息息相關,他提出藝術是一種超越視覺的體驗,顛覆約定俗成的藝術創作方法,他的創作成了人類能量的體現和記錄,為六十年代世界藝術帶來啟發思考的新觀點。嶋本昭三作品獲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及其他重要美術館收藏。「具體」藝術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此一時期,為繪畫注入新活力,例如:歐洲的「不定形藝術」、「眼鏡蛇畫派」以及義大利「貧窮藝術」,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等藝術運動。嶋本昭三的藝術哲學來自於他重視人類天生所賦予的感官、感受和能量。畢業於關西 Gakuin大學哲學系的嶋本昭三在1954年和吉源治良等18位藝術家一同成立名為「具體藝術協會」的前衛藝術團體。嶋本昭三把團體命名為「具體」—「具體這個名字由兩個表意文字組成,『具』是實行,『體』是『身體/形』。而聯繫物質和身體就是運行身體的能量,即是生命」2。嶋本昭三從五O年代末展開的「撞擊玻璃瓶」藝術表演就是把藝術結合人體能量的前衛藝術,也是戰後「行動藝術」的先峰,提出不斷在擴大的「藝術體驗」。
能量的體現
自然萬物都擁有生命,能量是讓地球生生不息的原因。什麼是能量?大自然中的光能、熱能、風能、水能、動能、地心吸力,不論是肉眼可見的或是不可見的都是能量的表現。但是,最能讓人體會到能量的就是人的氣息、感受,例如觸感、呵氣、汗水、眼淚、聲音、嗅覺、味道、痛楚、彼倦,這一切都是人類存在的證明。「撞擊玻璃瓶」藝術表演是能量的體現,包括了嶋本昭三本人的動能、聲能、自由意志。嶋本以身體的能量,通過雙臂,把用玻璃瓶或膠杯盛載的液體顏料送在半空,液體顏料從這一刻結合了嶋本的能量。在這個無人干預的時空,液體顏料擁有一段屬於它的「時間」(投擲玻璃瓶和玻璃瓶接觸地面相隔的時間)、「空間」(投擲玻璃瓶和畫布的距離) ,使之開展另一個獨立的生命之旅。嶋本完成藝術表演所體會的彼倦,便見證了能量的轉移、耗損。
畫筆不能表現的效果
「我認為首要的是把顏色從畫筆中釋放,如果在繪畫時沒打算拋開畫筆,那麼便無法解放顏色。離開了畫筆,顏色便得到自由的生命。」3「我認為以投擲注滿了液體顏料玻璃瓶的方式作畫,是對未知的探究。我發現不能預測的繪畫結果所誘發出的啟發比別的繪畫更強烈、更深遠。」4鋪在地面上的畫布記錄了能量,包括了藝術家的精神能量、身體動能、地心吸力。《無題》(拍品編號 463)及《無題》(拍品編號464)綻放的活力和能量展現在向四方八面濺開的紅、白、深綠、泥黃、彩藍、粉紅色等等的顏料。畫布捕捉了顏料流動的速度、方向和力量。畫面上出現的紋理,如細長的滴漏效果、厚重積聚的顏料等等細節,都是嶋本昭三通過不同的拋擲的方法而形成。玻璃碎片記載了顏料在著地一刻承受的力度。二幅作品挑戰了傳統畫面空間、構圖、顏色、光線的編排。滴漏、糾纏的色彩渦流等等半自動、偶發而得的效果都是畫筆不能表達、呈現的視覺效果。嶋本的作品展現了物料本身最自然的美感,不追逐華麗修飾,與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總結現代藝術「忠於物料」及「創作過程」的哲學,「作品的美感來自物料本身及創作的過程」5。藝術從關注圖像的美發展至抒發肉眼不能見的潛意識和情感。而嶋本昭三進入探討能量的體現和記錄,他顛覆約定俗成的藝術創作方法,表現了人類存在的意義。
1 2014年「第五混沌」《嶋本昭三 東西之間 生命 藝術的內涵》Gabriella Dalesio編作品 edition能量的體現Morra Napel 義大利 (第115頁)。
2 2014年「引言」《嶋本昭三 東西之間 生命 藝術的內涵》Gabriella Dalesio編作品 edition Morra Napel 義大利 (第10-11頁)。
3 「處罰畫筆」嶋本昭三著,《具體大阪》(4月1日),1957年。
4「嶋本昭三訪談錄」《嶋本昭三,武士,雜技演員的目光1950-2008》(熱那亞克羅齊別墅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圖錄,ABC-ARTE統籌),Achille Bonito Oliva著,米蘭:Skira,2008年
5 1997年「從亞洲傳統至現代表達:1945-1970年美藉華裔抽象藝術」Jeffrey Wechsler《從亞洲傳統至現代表達:1945-1970年美藉華裔抽象藝術》Harry N. Abrams編 紐約 (第78頁)
「前衛藝術為美感帶來革命性的新觀點,同時表現了人類存在的意義。」1 — 嶋本昭三
嶋本昭三乃日本前衛藝術團體「具體美術協會」的創始成員,自五十年代活躍於日本以至國際藝壇。他在六十年代獨創的「撞擊玻璃瓶」藝術表演,以及「渦流」作品的創作手法 (圖1), 絕對是開創先河。嶋本的藝術理念與人和物料的存在息息相關,他提出藝術是一種超越視覺的體驗,顛覆約定俗成的藝術創作方法,他的創作成了人類能量的體現和記錄,為六十年代世界藝術帶來啟發思考的新觀點。嶋本昭三作品獲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及其他重要美術館收藏。「具體」藝術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此一時期,為繪畫注入新活力,例如:歐洲的「不定形藝術」、「眼鏡蛇畫派」以及義大利「貧窮藝術」,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等藝術運動。嶋本昭三的藝術哲學來自於他重視人類天生所賦予的感官、感受和能量。畢業於關西 Gakuin大學哲學系的嶋本昭三在1954年和吉源治良等18位藝術家一同成立名為「具體藝術協會」的前衛藝術團體。嶋本昭三把團體命名為「具體」—「具體這個名字由兩個表意文字組成,『具』是實行,『體』是『身體/形』。而聯繫物質和身體就是運行身體的能量,即是生命」2。嶋本昭三從五O年代末展開的「撞擊玻璃瓶」藝術表演就是把藝術結合人體能量的前衛藝術,也是戰後「行動藝術」的先峰,提出不斷在擴大的「藝術體驗」。
能量的體現
自然萬物都擁有生命,能量是讓地球生生不息的原因。什麼是能量?大自然中的光能、熱能、風能、水能、動能、地心吸力,不論是肉眼可見的或是不可見的都是能量的表現。但是,最能讓人體會到能量的就是人的氣息、感受,例如觸感、呵氣、汗水、眼淚、聲音、嗅覺、味道、痛楚、彼倦,這一切都是人類存在的證明。「撞擊玻璃瓶」藝術表演是能量的體現,包括了嶋本昭三本人的動能、聲能、自由意志。嶋本以身體的能量,通過雙臂,把用玻璃瓶或膠杯盛載的液體顏料送在半空,液體顏料從這一刻結合了嶋本的能量。在這個無人干預的時空,液體顏料擁有一段屬於它的「時間」(投擲玻璃瓶和玻璃瓶接觸地面相隔的時間)、「空間」(投擲玻璃瓶和畫布的距離) ,使之開展另一個獨立的生命之旅。嶋本完成藝術表演所體會的彼倦,便見證了能量的轉移、耗損。
畫筆不能表現的效果
「我認為首要的是把顏色從畫筆中釋放,如果在繪畫時沒打算拋開畫筆,那麼便無法解放顏色。離開了畫筆,顏色便得到自由的生命。」3「我認為以投擲注滿了液體顏料玻璃瓶的方式作畫,是對未知的探究。我發現不能預測的繪畫結果所誘發出的啟發比別的繪畫更強烈、更深遠。」4鋪在地面上的畫布記錄了能量,包括了藝術家的精神能量、身體動能、地心吸力。《無題》(拍品編號 463)及《無題》(拍品編號464)綻放的活力和能量展現在向四方八面濺開的紅、白、深綠、泥黃、彩藍、粉紅色等等的顏料。畫布捕捉了顏料流動的速度、方向和力量。畫面上出現的紋理,如細長的滴漏效果、厚重積聚的顏料等等細節,都是嶋本昭三通過不同的拋擲的方法而形成。玻璃碎片記載了顏料在著地一刻承受的力度。二幅作品挑戰了傳統畫面空間、構圖、顏色、光線的編排。滴漏、糾纏的色彩渦流等等半自動、偶發而得的效果都是畫筆不能表達、呈現的視覺效果。嶋本的作品展現了物料本身最自然的美感,不追逐華麗修飾,與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總結現代藝術「忠於物料」及「創作過程」的哲學,「作品的美感來自物料本身及創作的過程」5。藝術從關注圖像的美發展至抒發肉眼不能見的潛意識和情感。而嶋本昭三進入探討能量的體現和記錄,他顛覆約定俗成的藝術創作方法,表現了人類存在的意義。
1 2014年「第五混沌」《嶋本昭三 東西之間 生命 藝術的內涵》Gabriella Dalesio編作品 edition能量的體現Morra Napel 義大利 (第115頁)。
2 2014年「引言」《嶋本昭三 東西之間 生命 藝術的內涵》Gabriella Dalesio編作品 edition Morra Napel 義大利 (第10-11頁)。
3 「處罰畫筆」嶋本昭三著,《具體大阪》(4月1日),1957年。
4「嶋本昭三訪談錄」《嶋本昭三,武士,雜技演員的目光1950-2008》(熱那亞克羅齊別墅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圖錄,ABC-ARTE統籌),Achille Bonito Oliva著,米蘭:Skira,2008年
5 1997年「從亞洲傳統至現代表達:1945-1970年美藉華裔抽象藝術」Jeffrey Wechsler《從亞洲傳統至現代表達:1945-1970年美藉華裔抽象藝術》Harry N. Abrams編 紐約 (第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