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尊撇口,長頸,圓腹,因形似石榴果實故名。此尊以雕、劃、貼的工藝裝飾器身,口緣貼乳丁、劃花草紋、錦紋一周;頸劃靈芝紋、卷草紋;肩劃毬紋錦;腹部減地拱花四組大葉牡丹花,篦紋作葉脈,隙地再填以緻密的平行篦紋;近足刻細長蓮瓣紋一周。全器胎體厚重,釉色青翠瑩潤。
同紋飾的石榴尊似未經著錄,同器型者亦十分少見。最為近似的一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腹飾纏枝菊紋,見葉佩蘭著《元代瓷器》,北京,1998 年,頁259,圖版477(圖一)。另可比較三件腹部開光內飾折枝花果紋的例子,一載於同上,圖版446 和《世界陶磁全集:13》,頁181,圖版150;以及兩件紋飾相同的例子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著錄於《碧綠– 明代龍泉窯青瓷》,台北,2009 年,頁148-151,圖版75(圖二)及76。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尺寸較小(19.3 公分)光素無紋的石榴尊,原藏於承德避暑山莊或瀋陽故宮,圖見黃衛文撰〈清宮舊藏明代龍泉窯青瓷研究〉一文,載於《中國古陶瓷研究輯叢– 龍泉窯瓷器研究》,2013 年,頁252,圖14,及同書彩圖31(圖三)。
同紋飾的石榴尊似未經著錄,同器型者亦十分少見。最為近似的一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腹飾纏枝菊紋,見葉佩蘭著《元代瓷器》,北京,1998 年,頁259,圖版477(圖一)。另可比較三件腹部開光內飾折枝花果紋的例子,一載於同上,圖版446 和《世界陶磁全集:13》,頁181,圖版150;以及兩件紋飾相同的例子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著錄於《碧綠– 明代龍泉窯青瓷》,台北,2009 年,頁148-151,圖版75(圖二)及76。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尺寸較小(19.3 公分)光素無紋的石榴尊,原藏於承德避暑山莊或瀋陽故宮,圖見黃衛文撰〈清宮舊藏明代龍泉窯青瓷研究〉一文,載於《中國古陶瓷研究輯叢– 龍泉窯瓷器研究》,2013 年,頁252,圖14,及同書彩圖31(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