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jpg?w=1)
.jpg?w=1)
關於乾隆壽山石「隨安室」璽郭福祥皇帝璽印與其它種類的宮廷遺物相比數量極少,可謂鳳毛麟角。這些皇帝璽印在製作之時便顯示出其不凡的身價,所用材料質優價昂,且製作者多是在宮廷內專門為皇帝服務擁有精湛技藝的御用工匠,美材良工有機結合,代表了當時藝術品製作的高水準。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璽印的製作皇帝都直接參與,真實地反映出皇帝們的思想狀態、性格特點、生活情趣和文化修養,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因此,對皇帝璽印的認知離不開對其製作和使用背景的考察。香港佳士得公司徵集到的一方乾隆皇帝的「隨安室」小璽就是很好的例子。此璽壽山石質,橢圓形,上部隨形刻山石牡丹,通高7.4釐米,印面寬2.4釐米,厚4.4釐米,印文為陽文「隨安室」三字。此璽在現藏於北京故宮的《乾隆寶藪》中有明確著錄,經與實物比對,無論是材質、體量,還是篆法佈局都與該書中的記載完全相合,可以確定此璽為乾隆皇帝寶璽的真品。根據《乾隆寶藪》的著錄,此方小璽原來與「和碩寶親王寶」、「胸中常養十分春」同裝於一匣,相互配合鈐用,為乾隆皇帝青宮時所製作,是乾隆皇子時期的印章。此璽的主人乾隆皇帝是清朝入關以後的第四代皇帝。他在長達六十餘年的卓有成效的統治期間創造了清代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同時也使自己成為名聞中外的英君明主。他自幼博覽羣書,即位以後雖政事目繁,仍不忘讀書吟詠,其文化素養之高,在包括漢族皇帝在內的歷代帝王中也是少見的。他十分重視對漢文化的學習,自覺地利用儒家思想塑造自己,一生博覽群書,好學不倦,其深厚的漢文化素養在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反映,同樣在其寶璽中亦有充分的體現。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在乾隆即位之前共刻製了七十餘方印章,最早的製印記錄是雍正二年(1724),當時他年僅14歲。通觀這些乾隆皇子時期的印章,已經充分顯示出這位元未來皇位繼承人超乎常人的特質及其即位以後御用璽印的特點。這些璽印包括「皇四子章」、「弘曆圖書」、「寶親王寶」、「和碩寶親王寶」、「長春居士」等名號章;「樂善堂」、「隨安室」、「芝蘭室」、「抑齋」等殿名章;「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嘉興與人同」、「胸中常養十分春」、「文章有神交有道」、「眾花勝處松千尺」、「大塊假我以文章」、「掬水月在手」、「耽書是宿緣」、「得句因新意」、「微言晰纖毫」等詩文印以及「正誼明道」、「居敬存誠」、「立修齊志」、「不為物先”等成語印。其中「隨安室」是其皇子時期用於刻制齋堂印最多的書齋地點之一,多達六方,此次佳士得徵集到的「隨安室」小璽即是其中之一。而且「隨安室」也成為他繼位以後用以命名書齋最多的書房名稱,與其一生的文事活動關聯甚密。「隨安室」是乾隆最早命名的書齋名稱之一。按照乾隆自己的記述,「予十七歲居重華宮時曾顏書室曰隨安」,那正是他娶滿洲鑲黃旗富察氏為嫡福晉,並自毓慶宮移住乾西二所的時候,可知隨安室最早被他用作書房的名稱是在雍正五年(1727)。乾西二所在他繼承皇位後被升格為宮,命名為重華宮,最初的隨安室即位于重華宮大書房漱芳齋的後室。根據這一資訊,乾隆皇子時期的六方「隨安室」印璽都刻製於他潛居重華宮期間。這是他一生中相對閒適的一段時光,不必參與太多的政務,騎射、讀書、學畫、書法構成了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從現在所見到的此一時期的作品看,其書法的研習和創作日漸成熟,刻治印章鈐蓋於作品之上為自然之舉。如此多「隨安室」印的刻治突顯出該書室作為其早期文事活動場所的重要性。乾隆時期,宮殿、園囿各處書屋的命名多有源自於其重華宮潛邸之書屋舊稱者,長春書屋、抑齋、隨安室等皆是。長春書屋是「曩時蒙恩嘗讀書於此,即長春之號亦系賜予者,故各處書屋率以此名之。」抑齋則「予向居重華宮,潔治西廂為書室,而名之曰抑齋。即位後,凡園亭行館有可靜憩觀書者,率以抑齋為名額。」同樣,隨安室也是如此。乾隆皇帝對「隨安室」這一書室舊稱似乎頗為偏愛,繼位不久即將日常處理政務的養心殿東暖閣北室命名為「隨安室」。不僅如此,在三山五園及各處行宮如西苑、圓明園、清漪園、熱河避暑山莊等都有以隨安室命名的書房,多達十幾處。這在乾隆自己的御製詩文中屢有提及,如「凡勝地虛庭明窗淨几,無不以是顏其軒。蓋藉以觸目會心雲耳。」「昔在青宮時,嘗以隨安顏室。禦極後凡宮內及禦園、避暑山莊書室率循其名。」「予十七歲居重華宮時,曾顏書室曰隨安,取隨遇而安之意。即位後於西苑及圓明園、長春園、清漪園、靜宜園、湯泉、避暑山莊等處,每以題額。今六十年以來隨遇之意益堪靜驗。」之所以如此,用乾隆自己的話說就是「猶弗忘昔之意也」,就是為了不忘記過去,可見乾隆皇帝對自己重華宮時期的生活還是相當滿意和留戀的。關於「隨安」之意,最初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取隨所遇而安之意,表明年輕時的弘曆安於現狀自然平和的心態。但隨著他繼承皇位,自身地位的改變,「隨安」之意有了新的變化,即由一己的隨遇而安演變為企盼天下百姓隨時隨地安居樂業,與之相關的心態也有了微妙的改變。一方面,重華宮中的隨安室承載了太多乾隆皇帝往時美好的記憶,是他一生的精神寄託之所;另一方面,即位後政事日繁,關注點從自身移向更廣闊的國家天下,年輕時靜坐書房,安然閒適的狀態已經不再,只能從回憶中去尋得,言辭中流露出淡淡的悵惘。「廿五前隨安,讀書樂群誠多歡。廿五後隨安,敕幾切己為君難」可為這種心態演變歷程的真實寫照。從前面的論述可知,隨安室是乾隆皇帝皇子時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文事活動場所,在這裡所進行的書法、繪畫的學習和創作成為他早年生活的重要內容,因此由於創作之需要刻製的「隨安室」璽印也就相對較多,從現存的實物看,乾隆皇帝的六方「隨安室」印璽都製作於他即位之前。此方小璽原來與「和碩寶親王寶」、「胸中常養十分春」同裝於一匣,為同一組印章中的引首章,說明此璽極有可能製作於弘曆被授封為和碩寶親王後的雍正十一年(1733)至雍正十三年(1735)之間。乾隆皇帝即位以前的印章留存到現在的並不是很多,個人收藏的就更少。此璽材質為質地溫潤的壽山石,上有紫色斑塊,雕刻者根據原石的色彩,巧妙設計,雕刻出山石牡丹花紋,並將紫色部分雕成牡丹花朵,非常雅致。其雕工也很精細,一絲不苟,顯示出相當的水準。此璽為我們瞭解乾隆早期璽印的具體情況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需要說明的是,與此璽同裝一匣內的另一方「胸中常養十分春」璽曾出現在2004年香港蘇富比秋拍,可以參照。
清乾隆 御用壽山石芙蓉鈕「隨安室」章
QIANLONG PERIOD (1736-1795)
細節
清乾隆 御用壽山石芙蓉鈕「隨安室」章
3 in. (7.6 cm.) high
3 in. (7.6 cm.) high
來源
Gérard Lévy (1934-2016) 收藏,巴黎
Gérard Lévy是一個著名的法國古董行家,專門收集亞洲藝術及古董相片。他的店面位於巴黎左岸的伯納街17號,是收藏家到巴黎古董街區尋寶時必到之處。在行50餘年,不僅幫助藏家們找到不計其數的珍寶,還曾捐給博物館許多罕見的作品,對於推廣亞洲藝術不遺餘力。
Gérard Lévy是一個著名的法國古董行家,專門收集亞洲藝術及古董相片。他的店面位於巴黎左岸的伯納街17號,是收藏家到巴黎古董街區尋寶時必到之處。在行50餘年,不僅幫助藏家們找到不計其數的珍寶,還曾捐給博物館許多罕見的作品,對於推廣亞洲藝術不遺餘力。
榮譽呈獻
Sibley Ng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