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INE PAIR OF GUAN-TYPE GLAZED OCTAGONAL VASES
A FINE PAIR OF GUAN-TYPE GLAZED OCTAGONAL VASES
1 更多
暫得樓主人胡惠春先生的珍藏,體現他對鑑藏之道和博雅尚美的終生追求。在逾半世紀的庋藏生涯中,胡先生購藏了大批中國陶瓷奇珍(其中又以御瓷居多),它們件件俱見證了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內涵。觀乎其私人珍藏及饋贈予各大文化機構的作品,胡先生亦不愧為現代學者暨藏家之表率。胡先生1911 年生於北京,名仁牧,字惠春,其父是叱咤銀行界的胡筆江先生。胡惠春先生乃家中長子,與眾多同父異母的弟妹成長於典雅氣派的胡家大宅。依照傳統習俗,胡先生幼年即飽讀蒙學經典,而更難得的是,他同時還接受了西式教育。他在求學階段初次邂逅中國陶瓷,當時購入的是一件文房自用的十九世紀民窯筆洗。此舉只是小試牛刀,但在胡先生跌宕多姿的藝術生涯中,卻頗具象徵意義:他其後迭經戰亂,藏品亦幾番散聚,但在胡先生1995 年辭世之前,這件平平無奇的筆洗卻一直長伴左右。胡先生幼年深受中國傳統文人之熏陶,這處處體現於其豁朗達觀的處世之道和收藏態度;他為人虛懷若谷、博雅尚美,且一再強調最重要的莫過於藏家和藏品之間的直觀感悟。在他看來,藏品真正的價值所在,絕非金錢所能衡量。二十世紀初是收藏中國藝術品的「黃金年代」。滿清亡國之後,大量藝術品首次流入市場,國內外藝術同好紛紛藉此機會建立世界級的私人珍藏。當海外人士對中國的認識日益加深,他們對中國淵深廣博的歷史文化亦興趣大增,許多雄心勃勃的海外收藏家,諸如小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及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等,皆銳意搜購各式中國奇珍古玩。值此中國藝術市場逐漸成形之際,與胡先生競購名作佳器的對手亦與日俱增,但他在中國古玩界素以恪信守諾、眼力卓犖見稱,這成為其收藏事業的一大優勢。鑑於蒐購中國藝術品的競爭日趨激烈,胡先生遂集中精力庋藏明清御瓷,尤以其一生情有獨鍾的清代單色釉為大宗。他以購藏標準嚴格著稱,非品相完美者不收;有一回,他僅因一瓶略有缺釉,便回絕一對古月軒琺瑯彩瓶的邀購之約。胡先生亦重古人意趣,故不厭其煩地構思各式座子、盒子,以存放、展示其古玩珍藏,且從不吝於與鑑藏同好分享交流。對胡先生而言,收藏是一門嚴肅認真的學問,斷不可輕慢待之;遊於藝固一樂也,惟對藝術家和藝術品亦須心存敬意。胡惠春先生常論及收藏的三大要素:真、精、新。以先生珍而重之的筆洗為例,至關重要的始終是藏家與藏品之間的緣份。胡先生賞玩和鑑定陶瓷珍玩時,追求的是惟有佳妙之作方能帶來的無名欣悅。中國文人向來有為文房、書齋和珍藏命名之雅趣,胡先生亦以「暫得樓」為堂名,典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名作《蘭亭序》。文中「暫得」一詞,意指內心之愉悅。胡先生原意是以「暫得」二字,描述其收藏生涯中「欣於所遇」之際,油然而生的「快然自足」,惟「暫得」現已逐漸引申為短暫地收藏和擁有藝術品。胡惠春先生庋藏的中國陶瓷,誠為有志為學和尋幽探古者之寶藏。早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胡先生已亟欲營造理想的社會氛圍,讓收藏同儕能交流和暢談藝術和藝術品。二十年後,他終與藏家陳光甫、利榮森聯袂在港創辦敏求精舍。胡先生更是聞名遐邇的文化慈善家,他曾於1950 年及1989 年,將大批藏品贈予上海博物館,許多作品迄今仍在上博的暫得樓陶瓷館內展出。此外,胡先生還將其家傳的套御製紫檀傢具送至台北故宮展出,並將意義重大的《西嶽華山廟碑》四明拓本捐獻予北京故宮博物院。時至今日,胡惠春先生在中國藝術收藏界依然聲名赫赫。是次推出的清代單色釉瓷器,形制和釉色無不精妙可人,胡先生昔日珍愛的陶瓷佳作,於今在新一代鑑藏家眼中依然悅目動人,「暫得」之真諦,於此一覽無遺。
清乾隆 仿官釉八方貫耳瓶一對六字篆書款

QIANLONG SIX-CHARACTER SEAL MARKS IN UNDERGLAZE BLUE AND OF THE PERIOD (1736-1795)

細節
清乾隆 仿官釉八方貫耳瓶一對六字篆書款
5 5/8 in. (14.3 cm.) high, box
來源
胡惠春珍藏
出版
Helen D. Ling 及仇焱之,《暫得樓珍藏歷代名瓷影譜》,第三冊,香港,1950 年,圖版167 號
展覽
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上海、北京、香港,2005 年,圖錄圖版32 號

榮譽呈獻

Stephenie Tsoi
Stephenie Tsoi

拍品專文

器形小巧,以仿官釉燒製。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兩件造型及尺寸相若之仿汝釉與仿官釉製品,分別於器底暗刻乾隆皇帝御題詩,其中「簪花勝酒斟」、「擷芳攜取供吟興」兩句,表明是為花器之用(參見《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台北,2012,頁188、189,圖85、86)。本拍品八方形器身,瓶身兩側各飾一貫耳,於《清檔》中稱之為「八方雙管瓶」,製作靜雅,把手可玩。通體滿施仿官釉,釉質醇厚,圈足飾以鐵褐色,以仿宋代官窯「鐵足」之色。與據雍正十三年(1735 年)唐英所作《陶成紀事碑》中稱,仿官釉器係按照清宮所發宋代器物而製的記載相合。「廠內所造各種釉水、款項甚多,不能備載。茲舉其仿古、采今,宜於大小盤、杯、盅、碟、瓶、罍、罇、彝,歲例貢御者五十七種,開列與後,以志大概。仿鐵骨大觀釉,有月白、粉青、大綠等三種,俱仿內發宋器色澤。」另可參見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尺寸較小的同類例子(13.9 公分),見《清代單色釉瓷器》,台北,1981 年,頁149,圖89。

更多來自 暫得樓藏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