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水墨新一代
以下十五幅作品題材與風格迥異,藝術家均出生於1970年後,年輕而充滿活力,在創作中融入新的觀念與現代的審美,通過傳統水墨媒介去探索演繹當代藝術。
當代水墨起初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類別出現時,受關注的往往是在1960、1970年代受到巨大歷史、政治變遷直接影響的一代藝術家。當中國重新對外開放時,因時代背景的變化,他們有機會前往歐洲、美國等地居住或交流,受西方藝術哲學啟發之餘仍然堅持使用水墨創作,帶有新藝術語言的作品一改二十世紀初期以來水墨畫的面貌。這次拍賣中推出的十三位年青藝術家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來自不同的背景,闡釋他們獨特的當代視野。
北京,作為首都,歷來就在文化藝術發展中舉足輕重。彭薇生於1974年,2000年在南開大學人文學院美術專業畢業後移居北京。她受藝術家父親彭先誠的影響,鍾情於水墨,能在固有的圖示內容中拓展出豐富的變化。彭薇的《彩墨錦繡》系列(編號843、844)結合了傳統文人畫的經典審美,漢服錦繡的神韻,創作出別具一格的當代作品。中央美術學院位於北京,被認為是中國美術家最高學府,亦培養出譚軍(編號857)和郭輝(編號853)等優秀年輕水墨畫家。
高茜(編號847、886)、沈寧(編號854)、周雪(編號848),活躍於江蘇南京,這些精謹細膩的新工筆水墨作品散發著清雅悠遠的意境。朱曉清(編號845),江蘇蘇州人,山水作品古意洵洵,清新雅逸。
彭劍(編號850),湖南人,畢業於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網格與線條是抽象空間的劃分,彭劍受此啟發,在《止境之三》中用精細的網格表現了隔著蚊帳看到的城市的風景。曾國慶(編號852),1984年出生於湖南,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筆下的城市風景帶有強烈的版畫意味。
當代水墨藝術亦探索了除筆、墨以外的其他媒體。儲楚(編號846),杭州人,擅長水墨畫、書法、攝影及油畫,師從書法家王冬齡。儲楚嘗試將行書書法與黑白攝影結合,運用多種媒體來表達新穎的創作意念。林國成(編號846),進修於四川美術學院,現居住於北京。林國成受歐洲的素描銅版畫技巧影響,以其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圖景,通過筆的緩慢書寫,自由率性的探索,表達出生長的可能性。他繪畫的是可生長的風景,保留了素描、水墨與鋼筆畫的質樸。
香港,孕育了自成一格的新水墨運動,自1960年代起對水墨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何紀嵐(編號856)求學於加拿大,背景為藝術及設計,作品以設計的理念滲透筆墨,描繪出香港街頭的風景。徐沛之(編號855)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後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獲碩士及博士學位。作品《又見雪飄過》取自1990年代初流行曲的歌詞,結合流行文化和藝術。
以下十五幅作品題材與風格迥異,藝術家均出生於1970年後,年輕而充滿活力,在創作中融入新的觀念與現代的審美,通過傳統水墨媒介去探索演繹當代藝術。
當代水墨起初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類別出現時,受關注的往往是在1960、1970年代受到巨大歷史、政治變遷直接影響的一代藝術家。當中國重新對外開放時,因時代背景的變化,他們有機會前往歐洲、美國等地居住或交流,受西方藝術哲學啟發之餘仍然堅持使用水墨創作,帶有新藝術語言的作品一改二十世紀初期以來水墨畫的面貌。這次拍賣中推出的十三位年青藝術家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來自不同的背景,闡釋他們獨特的當代視野。
北京,作為首都,歷來就在文化藝術發展中舉足輕重。彭薇生於1974年,2000年在南開大學人文學院美術專業畢業後移居北京。她受藝術家父親彭先誠的影響,鍾情於水墨,能在固有的圖示內容中拓展出豐富的變化。彭薇的《彩墨錦繡》系列(編號843、844)結合了傳統文人畫的經典審美,漢服錦繡的神韻,創作出別具一格的當代作品。中央美術學院位於北京,被認為是中國美術家最高學府,亦培養出譚軍(編號857)和郭輝(編號853)等優秀年輕水墨畫家。
高茜(編號847、886)、沈寧(編號854)、周雪(編號848),活躍於江蘇南京,這些精謹細膩的新工筆水墨作品散發著清雅悠遠的意境。朱曉清(編號845),江蘇蘇州人,山水作品古意洵洵,清新雅逸。
彭劍(編號850),湖南人,畢業於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網格與線條是抽象空間的劃分,彭劍受此啟發,在《止境之三》中用精細的網格表現了隔著蚊帳看到的城市的風景。曾國慶(編號852),1984年出生於湖南,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筆下的城市風景帶有強烈的版畫意味。
當代水墨藝術亦探索了除筆、墨以外的其他媒體。儲楚(編號846),杭州人,擅長水墨畫、書法、攝影及油畫,師從書法家王冬齡。儲楚嘗試將行書書法與黑白攝影結合,運用多種媒體來表達新穎的創作意念。林國成(編號846),進修於四川美術學院,現居住於北京。林國成受歐洲的素描銅版畫技巧影響,以其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圖景,通過筆的緩慢書寫,自由率性的探索,表達出生長的可能性。他繪畫的是可生長的風景,保留了素描、水墨與鋼筆畫的質樸。
香港,孕育了自成一格的新水墨運動,自1960年代起對水墨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何紀嵐(編號856)求學於加拿大,背景為藝術及設計,作品以設計的理念滲透筆墨,描繪出香港街頭的風景。徐沛之(編號855)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後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獲碩士及博士學位。作品《又見雪飄過》取自1990年代初流行曲的歌詞,結合流行文化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