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李聖子是韓國抽象藝術史中最重要的先驅之一。她把大半生都獻身於創作,六十年來從未間斷,一直至2009年,李聖子於巴黎逝世,享年90歲。她的繪畫作品題材由早期的大自然、到地球、以至後來的宇宙,我們看到她的邏輯思維及哲理,以至她對超越物理存在的普遍情感的探索。李聖子於1985年的KBS(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訪問中提到她用三角形、正方形及圓形等幾何圖形作為超越時間及邊界的標示,因為「任何人都能理解這些最基本的視覺形狀」。
本次特別介紹的兩幅作品是李聖子藝術發展的典範。繪於1961年的《靑春》(拍品編號567)是「女人與大地」系列中的代表作,而這系列是繼1958年她於巴黎知名Lara Vincy畫廊舉行首個個人展後的延續。李聖子曾透露,她想藉著此系列表達女人的美德、忍耐和溫柔的女性美。她創作了此系列的畫作有十年,直到1967年到美國為止。這個時期的作品包含的幾何形狀不多,與其他相對簡約的作品對比,創作《靑春》的過程明顯地甚為耗時勞力,然而作品細膩的質感是令人讚嘆的。《靑春》以無數反覆構成的線性筆觸,體現李聖子對在千里之外的兒女的無盡思念,令觀者深深共鳴。
《金星的一個城市,四月》(拍品編號568)是李聖子最後的繪畫系列——「宇宙」中的作品之一。一如其名,這畫作描繪在宇宙中的一個星球,亦彷如畫家的家鄉及大自然。畫中的粉紅色代表銀河,也代表每年春季時於李聖子家鄉盛開的杜鵑花。李聖子最愛杜鵑花,並以此作為兒時於小鎮成長的回憶、大自然及宇宙的象徵。《金星的一個城市,四月》體現著於李聖子整個藝術生涯中持續出現的「陰陽」概念。她獨特的抽意符號及用色不單顯現了她的美學,更暗示了陰與陽之間的和諧。是次精選的兩幅優秀作品可令觀著欣賞到李聖子的兩個創作時間相差五十年的系列,從中看到她多樣的風格及哲理的深度。
本次特別介紹的兩幅作品是李聖子藝術發展的典範。繪於1961年的《靑春》(拍品編號567)是「女人與大地」系列中的代表作,而這系列是繼1958年她於巴黎知名Lara Vincy畫廊舉行首個個人展後的延續。李聖子曾透露,她想藉著此系列表達女人的美德、忍耐和溫柔的女性美。她創作了此系列的畫作有十年,直到1967年到美國為止。這個時期的作品包含的幾何形狀不多,與其他相對簡約的作品對比,創作《靑春》的過程明顯地甚為耗時勞力,然而作品細膩的質感是令人讚嘆的。《靑春》以無數反覆構成的線性筆觸,體現李聖子對在千里之外的兒女的無盡思念,令觀者深深共鳴。
《金星的一個城市,四月》(拍品編號568)是李聖子最後的繪畫系列——「宇宙」中的作品之一。一如其名,這畫作描繪在宇宙中的一個星球,亦彷如畫家的家鄉及大自然。畫中的粉紅色代表銀河,也代表每年春季時於李聖子家鄉盛開的杜鵑花。李聖子最愛杜鵑花,並以此作為兒時於小鎮成長的回憶、大自然及宇宙的象徵。《金星的一個城市,四月》體現著於李聖子整個藝術生涯中持續出現的「陰陽」概念。她獨特的抽意符號及用色不單顯現了她的美學,更暗示了陰與陽之間的和諧。是次精選的兩幅優秀作品可令觀著欣賞到李聖子的兩個創作時間相差五十年的系列,從中看到她多樣的風格及哲理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