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URPLE AND COPPER-GREEN SPLASHED JUN 'BUBBLE' BOWL
A PURPLE AND COPPER-GREEN SPLASHED JUN 'BUBBLE' BOWL
1 更多
北宋/金 鈞窯天青釉紫斑小盌

NORTHERN SONG-JIN DYNASTY (960-1234)

細節
北宋/金 鈞窯天青釉紫斑小盌
3 ¼ in. (8.2 cm.) diam., Japanese wood box and silk pouch
來源
Frank Partridge & Sons,1998年以前。
倫敦佳士得,1998年6月15日,拍品85號(其一)。
出版
佳士得,《古韻天成:臨宇山人宋瓷珍藏展覽》,香港,2012年,68-69頁,編號19。
展覽
佳士得,《古韻天成:臨宇山人宋瓷珍藏展覽》,香港,2012年11月22至27日;紐約,2013年3月15至20日;倫敦,2013年5月10至14日。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at the provenance for this lot is as follows:

Frank Partridge & Sons, Ltd., before 1998.
Christie’s London, 15 June 1998, lot 85 (part).
Daijindo Gallery, Tokyo.

拍品專文

在衆多的鈞窯器形中此類造型雋秀、盈盈可握的小盌或最能體現鈞釉之美。正如此盌中看到的這樣,天藍釉面在淺圓的盌内顯得格外螢潤光亮,又飾以間有蘋果綠的玫瑰紫色斑塊,猶如一個氣泡,這可能也是此類盌在西方被稱爲「泡泡盌」的原因。

鈞釉所呈現的藍光並非因其釉中有藍色的顯色物質,而是由一種被稱爲「二液分相」的光學現象所致,這得益於鈞窯窯爐隔熱功能優良,能使器物在長時間高溫狀態下慢慢冷卻。最早的鈞窯器只呈素藍色,自十一世紀末起,鈞瓷開始加入紫紅斑裝飾,那是在窯燒之前在釉面上塗上氧化銅的效果。2001年禹州劉家門窯址的發掘中,在北宋晚期地層發現了使用大面積銅紅釉以及用紫斑裝飾的瓷片,見劉家門鈞窯發掘簡報《文物》2003年第11期,圖13及19。在同一地層亦發現了此類小盌的殘片,其線圖發表於前揭書34頁,圖15.7。

此類紫斑小盌為鈞窯名品,直徑多在9公分左右。傳世同類小盌見於世界各大博物館館藏者有故宮博物院藏一例(8.3公分),載於1996年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246 頁,圖版222;大維德基金會藏一例(8.6 公分),載於畢宗陶著,倫敦2003年出版 《Song Ceramics: Objects of Admiration》,61頁,圖20;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一例(8.6 公分),載於S. Valenstein, 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 New York, 1975年,87頁,編號80;以及日内瓦鮑爾收藏的兩件(皆8.5公分),見J.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日内瓦,1968年,卷1,編號A31及A32。亦可比兩件拍賣例,一件於2012年5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4051號;另一件為臨宇山人舊藏,2015年12月2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2808號。

更多來自 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 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