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PORTANT AND EXTREMELY RARE IMPERIAL YELLOW JADE HANGING VASE AND COVER, HETING YOU
AN IMPORTANT AND EXTREMELY RARE IMPERIAL YELLOW JADE HANGING VASE AND COVER, HETING YOU
AN IMPORTANT AND EXTREMELY RARE IMPERIAL YELLOW JADE HANGING VASE AND COVER, HETING YOU
AN IMPORTANT AND EXTREMELY RARE IMPERIAL YELLOW JADE HANGING VASE AND COVER, HETING YOU
3 更多
蘇工巧鐫,御苑清供-蘇州名匠朱彩刻款黃玉提樑卣「著朱彩照『禾亭』二字,刻在提樑卣內底上面; 『乾隆年製』四字,刻在提樑卣底外面; 再『永寶用』三字,刻在蓋內。欽此。」‘[The Emperor decreed]: Have Zhu Cai carve the characters “he ting” onto the interior base, and “Qianlong nian zhi” reign mark on the base, as well as “yong bao yong”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cover.’黃玉材質溫潤,顏色酷似蒸熟的板栗色澤,於明清時期又有「甘黃玉」之稱,紋理酷似青銅器沁色,仿商周時期酒器—青銅繩扭提樑卣造型而雕。蓋內陰刻金文「永寶用」三字,器外底篆刻「乾隆年製」四字款。卣內底陰刻金文「禾亭」銘,因卣腹內深峻,則可見其銘刻,需要高超的工藝,不僅與《清檔》記載乾隆帝欽命造辦處玉工朱彩刻銘史料相合,更說明玉工之技藝深得乾隆帝讚許,為少見的乾隆時期宮廷玉器雕刻佳作。而且能夠從《清檔》中發現並印證有明確造辦處玉工的作品,對於研究清代宮廷玉器雕刻,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據《清檔》記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七月二十五日:(圖一)「太監胡世傑交甘黃玉提樑卣一件,傳旨:著朱彩照『禾亭』二字,刻在提樑卣內底上面;『乾隆年製』四字,刻在提樑卣底外面;再『永寶用』三字,刻在蓋內。欽此。」今拍品「禾亭」銘,與《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鑒》卷十六所載周禾卣銘相同,則可知乾隆帝欽命刻「禾亭」二字銘之由來(圖二)。此件清宮舊藏周禾卣,今藏台北故宮,並重新校訂時代為商後期,參見《故宮商代青銅禮器圖錄》,台北,1998年,頁353。朱彩,乾隆早期宮廷造辦處著名刻字玉工,由蘇州織造選送入京。在乾隆八年(1743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造辦處活計清檔中,顯示其主要為清宮玉器刻款、刻寶璽、刻御製詩,以及玉別子上的文字,此外繁複細密的錦地紋、雷紋等細花紋也會由他來進行雕刻。乾隆帝對於玉銘款字的深淺極為講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二十九日,乾隆帝於如意館選得新做白玉盌一件,傳旨於盌足內篆「乾隆御玩」款,並交蘇州織造安寧處照內務府所發款樣,篆刻陽文款,並特地交代:「字要一分深,如不能,或七八厘深,欽此。」所以,由本拍品所見朱彩篆字深刻,而得乾隆帝之恩寵。乾隆十五年(1750年),朱彩受乾隆皇帝欽命,在一玉杯上刻御製題詩並「乾隆御玩」款,這是「乾隆御玩」款第一次出現在宮廷御用玉器上。乾隆十六年(1751年),為青玉《御製九符》冊刻詩,並得到乾隆皇帝特許留名,於「末頁著朱彩刻『小臣朱彩奉敕恭鐫』之款,欽此。」此一玉冊,是目前所看到清代宮廷玉器中唯一帶有玉匠款識的作品,由此可見其受乾隆帝嘉許之程度。除本拍品為朱彩鐫刻甘黃玉作品以外,在《清檔》中還留下了朱彩用甘黃玉為乾隆皇帝鐫刻御用璽印的記錄:「乾隆十年(1736年)刻字作,七月十六日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傑交來漢甘黃玉圖章二方。傳旨:一方刻「乾隆宸翰」(圖三)、一方刻「惟精惟一」字樣,準時著朱彩刻,欽此。」此兩方印被收錄於《乾隆寶藪》,由印文可見「乾隆宸翰」璽之「乾隆」二字與拍品年款極為一致,且皆為朱彩所刻。《清檔》稱此玉卣為甘黃玉,因明清時期以甘黃玉為上的記載。明初曹昭著《格古要論》曰:「黃玉如栗者為貴,謂之甘黃,玉焦黃者次之。」明高濂《遵生八箋》中也有提及:「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以黃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為偏色,時亦有之故耳。今人賤黃而貴白,以見少也。然甘黃如蒸栗色佳,焦黃為下。」乾隆皇帝定「欽定入乾清宮做上等(頭等)玉器」,其中「甘黃玉有蓋提樑卣」一件,當即為此御製朱彩鐫黃玉雕提樑禾亭卣。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留下了大量乾隆帝製作仿古玉器的記錄,然其中玉製提樑卣則為其中數量極為稀少的作品,而留有乾隆款作品則又為鳳毛麟角,黃玉作品惟見本拍品一件。另外清宮檔案記載的黃玉件極少,其中多為小把件,如本瓶用料不菲的品種則寥若晨星。如北京故宮出版發表有仿古青玉及白玉提樑卣四件,其中兩件青玉製品皆落有「大清乾隆仿古」六字隸書款,分別出版於《邃古來今 — 慶祝故宮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清宮仿古文物精品特集》,澳門藝術博物館,2005年,頁246,圖88;及《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10》,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86,圖56。另兩件無款白玉提樑卣出版於同上,頁87,圖57及頁88,圖58。台北故宮則有兩件無款青玉仿古提樑卣,發表於台北故宮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內。由北京故宮發表資料可知,「大清乾隆仿古」款提樑卣皆以青玉象徵青銅器之色澤,並以「仿古」款識說明其製作緣由系模仿上古青銅器。而本拍品則將一種提樑卣形制,結合周禾亭提樑卣銘文,反映乾隆皇帝仿古而不擬古之新意,因此特落「乾隆年製」款有別於單純仿古之作,為罕見的乾隆御製宮廷玉器藝術之翹楚。
清乾隆 御製朱彩鐫黃玉雕提樑禾亭卣 「乾隆年製」篆書刻款

QIANLONG INCISED FOUR-CHARACTER SEAL MARK AND OF THE PERIOD (1736-1795)

細節
清乾隆 御製朱彩鐫黃玉雕提樑禾亭卣 「乾隆年製」篆書刻款
6 in (15.3 cm.) high, box
來源
The Jade Collector Gallery,比弗利山莊,1994年
Harold E. Stack中國玉器珍藏

榮譽呈獻

Priscilla Kong
Priscilla Kong

拍品專文

銘文:「永寶用」,「禾亭」

更多來自 浮生閑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