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拍品印文著錄於:
上海博物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上冊,文物出版社,1987年,頁330,圖19
王季遷,《明清畫家印鑒》,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頁388,圖11
林申清,《中國藏書家印鑒》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7年,頁95
本拍品印文見於以下重要書畫:
1: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西晉陸機《平復帖》,此帖經由《宣和書譜》、《東圖玄覽》、《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清吳升《大觀錄》、吳其貞《吳氏書畫記》、顧複《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著錄。
2: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西晉索靖《出師頌》,此帖經由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吳其貞《吳氏書畫記》、孫鑛《書畫跋跋續》、清·顧複《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吳升《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編·甯壽宮》、阮元《石渠隨筆》、孫岳頒《佩文齋書畫譜》、倪濤《六藝之一錄》等著錄,並刻入《三希堂法帖》。
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褚遂良摹《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此卷經由顧複《平生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阮元《石渠隨筆》等書,並刻入“蘭亭八柱”。
4:上海博物館藏唐懷素《苦筍帖》,此帖宋時曾入紹興內府收藏,後歷經元歐陽玄,明項元汴,清安岐、乾隆內府、永瑢、永瑆、奕欣、戴瀅等收藏。《妮古錄》、《書畫記》、《平生壯觀》、《墨緣匯觀》、《書畫鑒影》等書著錄。曾刻入《大觀帖》、《三希堂續帖》、《詒晉齋帖》等匯帖。
5:上海博物館藏唐高閑《草書千字文卷》,此卷流傳有緒,曾經宋趙明誠、元鮮於樞、明方鳴謙、清卞永譽和安岐等收藏。
6: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顏真卿大楷《潘氏竹山堂聯句》冊,此冊經由明詹景風《東圖玄覽》,清顧複《平生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安岐《墨緣匯觀》著錄。
7: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卷》,曾經宋朝向民、明項元汴、清安岐、賈似道、乾隆內府等收藏,經由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著錄,並刻入《三希堂法帖》。
8: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黃庭堅《花氣熏人帖》,曾經南宋內府、安歧收藏,《墨緣匯觀》著錄。
9:宋黃庭堅《君宜帖》此帖曾經吳廷、項子京、王延世、安歧、江德亮等收藏,經由《墨緣匯觀》、《壯陶閣書畫錄》著錄。
10: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黃庭堅《致雲夫七弟尺牘》,此劄為《宋四家墨寶冊》之一幅,原簽作《宋黃魯直雲夫帖》。右下角有一小小的“讀”字,幅上有明項元汴收藏印17方,清·安岐收藏印三方,又有“知頤印記”小印一方。幅前後共有半印三,均為項氏之印,一存“墨林”二字,余兩方均存“世家”二字。此劄《墨緣匯觀》著錄作《雲夫帖》,《石渠寶笈續編》亦有著錄。
11:劉益謙先生珍藏宋蘇軾《功甫帖》,此帖經安岐《墨緣匯觀》、翁方綱《複初齋文集》、李佐賢《書畫鑒影》、張珩《張蔥玉日記·書稿》及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著錄。
12: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曾經宣和內府、明張醜、嚴嵩、張孝思、項元汴、清梁清標安歧、卞永譽、楊世齊及乾隆內府收藏,經由《宣和畫譜》、《清河書畫舫》、《式古堂圖書畫考》、《大觀錄》、《佩文齋書畫譜》、《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著錄。
1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隋展子虔《遊春圖》,此圖卷經宋徽宗題簽後,約在宋室南遷之際即行散出,後歸南宋奸臣賈似道所有。宋亡後,元成宗之姊魯國大長公主得到了它,並命馮子振、趙嚴、張珪等文人賦詩卷後。明朝初年,《遊春圖》卷收歸明內府,而後又歸權臣嚴嵩所有。萬曆年間,畫卷為蘇州收藏家韓世能所藏。經梁清標、安歧等人之手而歸乾隆內府。經由《雲煙過眼錄》、《南陽名畫表》、《真跡日錄》、《平生壯觀》、《珊瑚網》、《嚴氏書畫記》、《清河秘篋書畫表》、《大觀錄》、《墨緣匯觀》、《詹東圖玄覽編》、《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著錄。
14: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唐韓幹《夜照白圖》,此圖曾經南唐後主李煜、張彥遠、北宋術帶、南宋賈似道、明項子京、清安歧、乾隆內府收藏,《經由《畫史》、《畫鑒》、《南陽名畫表》、《大觀錄》卷十一、《墨綠匯觀》《石渠寶笈》續編等書著錄。
15:遼寧省博物館藏唐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此圖原作曾藏宣和內府,兩宋時為史彌遠、賈似道收藏,後為明王鵬沖、清安歧、梁清標遞藏,經由《庚子銷夏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諸書著錄。
16: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五代董源《瀟湘圖》 ,曾經董其昌、袁樞、卞永譽、安歧、乾隆內府收藏,經由《宣和畫譜》、《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著錄。
17: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著錄於《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2011年,頁78
田黃材質,浮雕螭龍鈕,印文「安儀周家珍藏」,為清初鑑藏大家安歧之鑒藏印。
安歧(1683—1745?),字儀周,號麓堂,別號松泉老人,朝鮮人。有清一代最盛名的書畫鑒賞家、收藏家。早年隨父安尚義作為高麗貢使入清,後入清康熙年間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家,深得明珠信任,先後在天津、揚州經營鹽業,由此積得家財萬貫、富甲一方。一生嗜好書畫,凡槜李項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跡,均傾貲收藏。所藏之富,甲於海內。上至三國魏晉,下至明代末期,收藏範圍極廣,皆為歷代精品。對其寓目之法書名繪必認真記錄,晚年將其積累數十年之書畫劄記揀選編次為有《墨緣匯觀》。《墨緣匯觀》正錄四卷,所錄名書畫起自東晉顧愷之,止於明代董其昌。記述作品內容、名人題識、印記、藏收經過。間作考訂,並論書法畫法。續錄二卷,僅載標題,略記大概。
安岐去世以後,家道中落,所藏大部分精品入清乾隆內府。乾隆十一年高宗因得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三帖,故將書房稱之為「三希堂」其中王珣的《伯遠帖》即為安氏舊物。據不完全統計,其舊藏被乾隆內府編入《石渠寶笈》的多達70餘件,水準之高可見一斑。跟其他鑒藏家一樣,凡經他鑒定、品賞、收藏的古代書畫作品,必鈐印銘記。常用的鑒藏印記有「安儀周家珍藏」、「朝鮮人」、「安岐之印」、「麓村」、「儀周珍藏」、「儀周鑒賞」、「安儀周書畫之章」等。
而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西晉陸機《平復帖》、西晉索靖《出師頌》、唐褚遂良摹《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唐顏真卿大楷《潘氏竹山堂聯句》冊、隋展子虔《遊春圖》、五代董源《瀟湘圖》,現藏上海博物館唐懷素《苦筍帖》、唐高閑《草書千字文卷》、現藏大英博物館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現藏大都會博物館唐韓幹《夜照白》、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卷》、《花氣熏人帖》、《致雲夫七弟尺牘》、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唐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等等,限於篇幅不一一列舉。在這些曠世名作上此印均有跡可循,全部鈐有「安儀周家珍藏」印記,足見此印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上海博物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上冊,文物出版社,1987年,頁330,圖19
王季遷,《明清畫家印鑒》,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頁388,圖11
林申清,《中國藏書家印鑒》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7年,頁95
本拍品印文見於以下重要書畫:
1: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西晉陸機《平復帖》,此帖經由《宣和書譜》、《東圖玄覽》、《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清吳升《大觀錄》、吳其貞《吳氏書畫記》、顧複《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著錄。
2: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西晉索靖《出師頌》,此帖經由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吳其貞《吳氏書畫記》、孫鑛《書畫跋跋續》、清·顧複《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吳升《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編·甯壽宮》、阮元《石渠隨筆》、孫岳頒《佩文齋書畫譜》、倪濤《六藝之一錄》等著錄,並刻入《三希堂法帖》。
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褚遂良摹《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此卷經由顧複《平生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阮元《石渠隨筆》等書,並刻入“蘭亭八柱”。
4:上海博物館藏唐懷素《苦筍帖》,此帖宋時曾入紹興內府收藏,後歷經元歐陽玄,明項元汴,清安岐、乾隆內府、永瑢、永瑆、奕欣、戴瀅等收藏。《妮古錄》、《書畫記》、《平生壯觀》、《墨緣匯觀》、《書畫鑒影》等書著錄。曾刻入《大觀帖》、《三希堂續帖》、《詒晉齋帖》等匯帖。
5:上海博物館藏唐高閑《草書千字文卷》,此卷流傳有緒,曾經宋趙明誠、元鮮於樞、明方鳴謙、清卞永譽和安岐等收藏。
6: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顏真卿大楷《潘氏竹山堂聯句》冊,此冊經由明詹景風《東圖玄覽》,清顧複《平生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安岐《墨緣匯觀》著錄。
7: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卷》,曾經宋朝向民、明項元汴、清安岐、賈似道、乾隆內府等收藏,經由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著錄,並刻入《三希堂法帖》。
8: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黃庭堅《花氣熏人帖》,曾經南宋內府、安歧收藏,《墨緣匯觀》著錄。
9:宋黃庭堅《君宜帖》此帖曾經吳廷、項子京、王延世、安歧、江德亮等收藏,經由《墨緣匯觀》、《壯陶閣書畫錄》著錄。
10: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黃庭堅《致雲夫七弟尺牘》,此劄為《宋四家墨寶冊》之一幅,原簽作《宋黃魯直雲夫帖》。右下角有一小小的“讀”字,幅上有明項元汴收藏印17方,清·安岐收藏印三方,又有“知頤印記”小印一方。幅前後共有半印三,均為項氏之印,一存“墨林”二字,余兩方均存“世家”二字。此劄《墨緣匯觀》著錄作《雲夫帖》,《石渠寶笈續編》亦有著錄。
11:劉益謙先生珍藏宋蘇軾《功甫帖》,此帖經安岐《墨緣匯觀》、翁方綱《複初齋文集》、李佐賢《書畫鑒影》、張珩《張蔥玉日記·書稿》及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著錄。
12: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曾經宣和內府、明張醜、嚴嵩、張孝思、項元汴、清梁清標安歧、卞永譽、楊世齊及乾隆內府收藏,經由《宣和畫譜》、《清河書畫舫》、《式古堂圖書畫考》、《大觀錄》、《佩文齋書畫譜》、《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著錄。
1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隋展子虔《遊春圖》,此圖卷經宋徽宗題簽後,約在宋室南遷之際即行散出,後歸南宋奸臣賈似道所有。宋亡後,元成宗之姊魯國大長公主得到了它,並命馮子振、趙嚴、張珪等文人賦詩卷後。明朝初年,《遊春圖》卷收歸明內府,而後又歸權臣嚴嵩所有。萬曆年間,畫卷為蘇州收藏家韓世能所藏。經梁清標、安歧等人之手而歸乾隆內府。經由《雲煙過眼錄》、《南陽名畫表》、《真跡日錄》、《平生壯觀》、《珊瑚網》、《嚴氏書畫記》、《清河秘篋書畫表》、《大觀錄》、《墨緣匯觀》、《詹東圖玄覽編》、《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著錄。
14: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唐韓幹《夜照白圖》,此圖曾經南唐後主李煜、張彥遠、北宋術帶、南宋賈似道、明項子京、清安歧、乾隆內府收藏,《經由《畫史》、《畫鑒》、《南陽名畫表》、《大觀錄》卷十一、《墨綠匯觀》《石渠寶笈》續編等書著錄。
15:遼寧省博物館藏唐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此圖原作曾藏宣和內府,兩宋時為史彌遠、賈似道收藏,後為明王鵬沖、清安歧、梁清標遞藏,經由《庚子銷夏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諸書著錄。
16: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五代董源《瀟湘圖》 ,曾經董其昌、袁樞、卞永譽、安歧、乾隆內府收藏,經由《宣和畫譜》、《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著錄。
17: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著錄於《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2011年,頁78
田黃材質,浮雕螭龍鈕,印文「安儀周家珍藏」,為清初鑑藏大家安歧之鑒藏印。
安歧(1683—1745?),字儀周,號麓堂,別號松泉老人,朝鮮人。有清一代最盛名的書畫鑒賞家、收藏家。早年隨父安尚義作為高麗貢使入清,後入清康熙年間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家,深得明珠信任,先後在天津、揚州經營鹽業,由此積得家財萬貫、富甲一方。一生嗜好書畫,凡槜李項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跡,均傾貲收藏。所藏之富,甲於海內。上至三國魏晉,下至明代末期,收藏範圍極廣,皆為歷代精品。對其寓目之法書名繪必認真記錄,晚年將其積累數十年之書畫劄記揀選編次為有《墨緣匯觀》。《墨緣匯觀》正錄四卷,所錄名書畫起自東晉顧愷之,止於明代董其昌。記述作品內容、名人題識、印記、藏收經過。間作考訂,並論書法畫法。續錄二卷,僅載標題,略記大概。
安岐去世以後,家道中落,所藏大部分精品入清乾隆內府。乾隆十一年高宗因得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三帖,故將書房稱之為「三希堂」其中王珣的《伯遠帖》即為安氏舊物。據不完全統計,其舊藏被乾隆內府編入《石渠寶笈》的多達70餘件,水準之高可見一斑。跟其他鑒藏家一樣,凡經他鑒定、品賞、收藏的古代書畫作品,必鈐印銘記。常用的鑒藏印記有「安儀周家珍藏」、「朝鮮人」、「安岐之印」、「麓村」、「儀周珍藏」、「儀周鑒賞」、「安儀周書畫之章」等。
而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西晉陸機《平復帖》、西晉索靖《出師頌》、唐褚遂良摹《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卷》、唐顏真卿大楷《潘氏竹山堂聯句》冊、隋展子虔《遊春圖》、五代董源《瀟湘圖》,現藏上海博物館唐懷素《苦筍帖》、唐高閑《草書千字文卷》、現藏大英博物館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現藏大都會博物館唐韓幹《夜照白》、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卷》、《花氣熏人帖》、《致雲夫七弟尺牘》、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唐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等等,限於篇幅不一一列舉。在這些曠世名作上此印均有跡可循,全部鈐有「安儀周家珍藏」印記,足見此印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