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ARE INSCRIBED GILT-BRONZE FIGURE OF THE THIRD DALAI LAMA, SONAM GYATSO
A RARE INSCRIBED GILT-BRONZE FIGURE OF THE THIRD DALAI LAMA, SONAM GYATSO
1 更多
重開新風 再塑莊嚴 —清初紮什倫布寺風格銅鍍金三世達賴喇嘛像欣賞黃春和首都博物館研究員在西藏佛教藝術史上,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藝術流派與藝術地位。清代西藏佛教藝術在繼承前代藝術的基礎上,繼續朝著民族化方向發展,形成了以高度寫實為主流的藝術風尚和流派,開創了一個充滿現實主義藝術氣息的全新時代,為趨於衰微的西藏佛像藝術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西藏佛教藝術史上的最後絕響。這一寫實風尚流行普遍,影響深廣,其中在佛教造像和繪畫上的表現尤其突出。此次香港佳士得推出了這尊銅鍍金三世達賴喇嘛像就是這一寫實風格的典型代表作品。此像頭頂無髮,現莊嚴僧相。面形長圓,額部高凸,額前及兩鬢刻出彎曲和對稱的髮際線,將頭面分隔清晰;眉弓隆起,眼窩微陷,雙目睜視前方,目光炯炯有神。鼻樑短小,雙唇微啟含笑,慈容現於滿面。雙耳齊垂,耳輪分明。所有這些特徵皆一絲不苟地刻劃出來,極盡寫實之能事。上身著交領式僧坎(僧祇支),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著僧裙。衣褶大起大落,流暢優美,既顯飄逸自然,又不失嚴謹規範,展現了極高的寫實水準。寬大的衣緣上鏨刻繁密的花卉紋飾,頗顯精緻華麗。結跏端坐於蓮花寶座上,左手置胸前結說法印,右手自然下垂置右膝上。蓮座為半月形雙層束腰式,上下邊緣各飾一周連珠紋,蓮瓣飽滿細長,形同明代樣式,在寬大蓮葉托護下,上下對稱分佈,看上去秀美齊整。蓮座後部底沿上刻有藏文銘文,漢譯為「頂禮傑旺塘欽巴阿格旺秋索南嘉措貝桑波」,由此而知此像表現的是格魯派達賴喇嘛世系中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整體以紅銅鑄造,表面鍍金純厚,金色燦爛悅目;底部保存有完好的裝藏,封底板密封嚴實,使其繼續保持著宗教神性與加持力量,其上所刻十字杵幾乎占滿底板,圖形圓大,刻劃精緻細膩。通觀全像,可謂造型完美,形象生動,技藝高超,品相一流,既充分展現了一代大師的慈容德範和超凡氣質,又生動刻劃出藏族人特有的純真質樸的相貌特徵。三世達賴,法名索南嘉措(1543-1588 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 年) 出生於拉薩近郊堆壟。4 歲入哲蚌寺,7 歲受沙彌戒,11 歲任哲蚌寺第十二任赤巴,22 歲受比丘戒後又受沙拉寺第十三任赤巴職位。1578 年5 月與漠南蒙古王俺答汗會晤於青海仰華寺,受贈「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賴喇嘛」尊號,達賴喇嘛名號由此而來。此後三四年間,奔波於甘肅、青海、四川等地授徒傳法。1586 年抵歸化城(即今呼和浩特),為俺答汗舉行超薦法會。在內蒙古期間,於歸化城建錫熱圖召寺,1587 年至內蒙古東部傳法,同年喀爾喀阿巴代台吉前來拜見,又贈以「諾門汗牙齊瓦齊爾可汗」尊號,使黃教影響播及內外蒙古。1587 年僧格都棱之子奢力克上表朝廷,為其請賜「朵爾只唱」封號,明神宗旋即邀請赴京會晤並講經。接受邀請後,於1588 年啟程赴京,不幸中途於內蒙卡歐吐密圓寂,享年46 歲。一生大力弘揚黃教,並積極協調漢、滿、藏、蒙民族關係特別是明中央與蒙、藏地方關係,成就顯著,為後世達賴喇嘛樹立了愛國愛教的光輝形象。看到這尊造像,筆者立刻想起2015 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銅鍍金四世達賴喇嘛像(圖一)和2015 年北京保利秋拍的銅鍍金自在觀音像和地獄主像,它在材質、大小規格、造型風格及局部細節上與四世達賴喇嘛像幾乎一模一樣,應當屬於同時製作的一套造像中的兩尊,而在造型風格及工藝上與保利拍賣的兩尊造像也完全一致。因此可以說四尊造像皆屬於同一風格類型,具有共同的藝術特點。其突出特徵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其一,造像全身結構勻稱,量度準確,形象莊嚴,充分體現了造像者對佛教工巧明的精深造詣。其二,造型生動,姿態優美,與當時同樣講究量度的北京宮廷造像相比,造型姿態更顯靈動,更富張力和藝術韻味。其三,無論軀體造型,還是裝飾部位,都追求自然的寫實性。如軀體和四肢具有肌肉感,線條柔美生動,全身充滿生機和活力;裝飾富於現實意味,此像衣緣刻劃的花卉紋飾就是突出的表現。其四,造像用材講究,胎體厚重,雕刻細膩,造型規範,鍍金亮麗,打磨光潔,無論整體還是局部細節都一絲不苟地雕鑿刻劃,極盡工巧之能事,整體給人精緻華麗的藝術美感。從這些藝術表現來看,這些造像無不展現出清新、華麗、自然、生動的藝術風貌,充溢著生機勃勃的現實主義藝術氣息,完全是一種全新的時代藝術新風尚。令人驚喜的是,當我們放眼市場之外,發現類似風格的造像遠不只此四尊,在西藏寺廟、國內外公私博物館都有遺存和收藏,典型實例如布達拉宮收藏的銅鍍金金剛亥母像(圖二),羅布林卡收藏的銅大威德金剛像,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銅鍍金四臂觀音菩薩像(圖三)、銅鍍金四世班禪像,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銅鍍金智行佛母像(圖四)等。這些僅從目前公佈的資料而知,而沒有公佈的造像還有更多,其中西藏各大寺廟和博物館的遺存和收藏尤為豐富。筆者曾考察過西藏羅布林卡佛像庫房,在其豐富的藏品中就看到多尊風格典型的此類造像。而內地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館也各有收藏,筆者所在的首都博物館上萬尊藏傳佛像中就有不少此類造像;故宮博物院的收藏據故宮博物院研究人員統計總量達四百餘尊,都是西藏等地活佛、大喇嘛和上層人士進獻朝廷的禮物。由此豐富的遺存和收藏我們完全可以確信,此類造像不是一般的造像類型和風格,而是清代西藏地區一種極為流行和極具影響的造像風格。那麼,這種風格產於何時何地,其風格又該如何歸類呢?所幸清宮檔案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為我們提供了重要依據。故宮博物院的部分藏品上附有三世章嘉國師「認看」(相當於鑒定)記錄的黃簽,黃簽上的記錄一律稱此類造像為「紮什琍瑪」,意為來自西藏紮什倫布寺的銅造像,其中「紮什」為紮什倫布寺的簡稱,「琍瑪」意為銅。如上舉銅鍍金金剛亥母像上就附有如此記錄的黃簽(圖五)。其中清宮一則檔案還明確記載這類「紮什琍瑪」最早是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開始進獻宮廷的,文稱:「雍正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張玉柱交來佛一尊,說特古特(即西藏)送進,系班禪厄爾德尼進的紮使力媽(即紮什琍瑪)禮子佛。傳旨配好龕,畫樣呈覽,供在佛樓鬥壇內。欽此。」於是佛像上黃簽和清宮檔案又共同為我們揭示了這類造像的產地、大致製作時間及風格歸屬:它們皆產於紮什倫布寺;製作時間下限為雍正九年,雍正九年後仍有製作;風格以寺廟命名,即紮什琍瑪。而征諸西藏歷史文獻,這一風格正是清代興起於紮什倫布寺而影響遍及藏區的佛教藝術主流風格——新勉塘風格。據藏文文獻記載,新勉塘風格開創者為紮什倫布寺僧人曲英嘉措。曲英嘉措,後藏人,生卒年均不詳,與四世班禪(1567-1662 年)大致生活於同一時代。他早年為紮什倫布寺僧人,由於深得四世班禪賞識,多次參與一些重大繪事和雕塑活動。尤其在紮什倫布寺,他創作了大量的壁畫、唐卡和雕塑作品。如1647 年遵照四世班禪旨意,為紮什倫布寺創作了釋迦牟尼佛宏化圖、十六羅漢、彌勒佛說法畫傳、宗喀巴畫傳、傑瓦洛桑頓珠和克主桑結益西畫傳等12 幅唐卡。《四世班禪傳》對其在後藏的重要藝術活動有詳細記載。後來被請至前藏,又得到五世達賴喇嘛重用,參與布達拉宮等地壁畫繪製及其他藝術活動,《五世達賴喇嘛傳》中有四處關於他藝術活動的記載。由於曲英嘉措創作頻繁,成績斐然,後世尊他為新勉塘流派的創始人,而一些現代西方藝術史家將他稱為班禪喇嘛的「宮廷」藝術家。令人欣喜的是,紮什倫布寺保存有一幅曲英嘉措繪製的四世班禪唐卡,畫中四世班禪顴骨高隆,鼻樑挺直,鼻翼寬大,下頦尖削,完全是一幅寫實性的肖像畫,充分展現曲英嘉措高超的繪畫技藝和清新自然的藝術風貌(圖六)。對比現存大量的寫實風格造像作品,它們與四世班禪唐卡有著明顯的藝術淵源關係。因此我們可以肯定這尊三世達賴喇嘛像及所有清代西藏寫實風格造像皆濫觴於紮什倫布寺,濫觴於紮什倫布寺藝術大師曲英嘉措開創的寫實風格;由此曲英嘉措開創的寫實風格的具體造型樣式也向世人露出了它的廬山真面目。紮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位於西藏日喀則尼色日山下。始建於1447 年,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1391-1474年) 主持興建。歷史上大德輩出,其中以根敦朱巴和四世班禪最有影響。根敦朱巴於1447 年得到桑珠孜( 即今日喀則) 宗本乃穹吉巴·班覺桑布資助,始建劄什倫布寺,任首任赤巴( 法台) 達三十八年之久,使該寺成為格魯派在後藏地區唯一的大寺。四世班禪於1601 年就任住持,在其經營下,寺廟規模迅速擴大,寺僧增至五千餘人,房屋三千餘間,屬寺五十一處。歷史上紮什倫布寺不僅佛法興隆,而且佛教藝術也極為興盛,先後有勉拉頓珠和曲英嘉措兩位藝術大師誕生於此,他們分別開創了舊勉塘和新勉塘的藝術風格,皆為影響整個西藏佛教藝術的主流風格,開創了西藏佛教藝術和西藏民族藝術的新局面。勉拉頓珠影響在前,曲英嘉措繼踵於後,如果說四世班禪為曲英嘉措重開藝術新風格創造了有利條件,那麼勉拉頓珠之前的孤明先發則為其打下的深厚的藝術基礎。正是在紮什倫布寺肥沃的佛法和藝術土壤上,一朵朵如三世達賴喇嘛像這樣的藝術奇葩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出來,花香四溢,普惠雪域眾生。參考文獻1. 西藏博物館等編,《祥雲托起珠穆朗瑪— 藏傳佛教藝術精品》,文物出版社,2017 年。2. 故宮博物院編,《圖像與風格— 故宮藏傳佛教造像》,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3.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 佛造像卷上》,北京出版社,2001 年。4. 馬雲華,《清宮的“ 紮什琍瑪” 佛造像》,《紫禁城》,2014 年五月號,總第二三二期。5. 熊文彬,〈北京首都博物館藏四世班禪大師銅像〉,《中國藏學》2011 年s1 期。6. 2015 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專場《大俱足— 經典亞洲佛教藝術》。7. 2015 年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佛像專場《自在菩提》。
清十七世紀 鎏金銅三世達賴喇嘛鎖南嘉措像

QING DYNASTY, 17TH CENTURY

細節
清十七世紀 鎏金銅三世達賴喇嘛鎖南嘉措像
10 3/8 in. (26.4 cm.) high

榮譽呈獻

Priscilla Kong
Priscilla Kong

更多來自 正觀自在 — 佛教藝術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