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E SEUNDJA (KOREA, 1918-2009)
李聖子 (韓國,1918-2009)

記憶的分支

細節
李聖子
李聖子 (韓國,1918-2009)
記憶的分支
油彩 畫布
65 x 54 cm. (25 4/8 x 21 2/8 in.)
1961年作
款識:SEUND JA RHEE 61 (右下);6115F418 “LES BRANCHES DE LA MEMOIRE” Rue du Ranelagh SEUND JA RHEE NO 8 (畫背)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13年《李聖子基金會圖錄》李聖子基金會 首爾 韓國 (圖版,無頁數)
展覽
1985年2月5-14日「李聖子」現代畫廊 首爾 韓國

榮譽呈獻

Jessica Hsu
Jessica Hsu

拍品專文

1950年代起,李聖子於趙無極及朱德群等中國抽象藝術大師曾就讀的大茅屋學院學習油畫。這段期間她也展現了豐沛的藝術活力,不斷吸收學習各種油畫技法,同時更進一步探索獨到的色彩與構圖形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已成績斐然,並於巴黎藝壇逐漸嶄露頭角。1956年,李聖子於法國國家現代美術館展出作品,獲得當時在巴黎極負盛名的藝評家喬治.布大宜矚目。布大宜主動為李聖子的作品撰寫了一篇評論。1956年法國國家現代美術館展覽結束之後,李聖子便逐漸朝抽象繪畫的領域發展。李聖子將映入眼簾的具象風景,在融合自我感受與想像力之後重新建構,進而展現出獨樹一格的色彩與構圖力道。她的作品華美精緻,可大致劃分為五個階段:由具象繪畫過渡到抽象繪畫的轉型時期(1953-1958) ;「母親與地球」系列作品(1958-1968);幾何抽象繪畫和抽象山水繪畫(1969-1979);「對極之路」系列作品(1980-1994);和「宇宙」系列作品(1995-2009)。

李聖子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在競爭激烈的巴黎抽象派畫壇贏得一席之地。她的支持者眾多,當中包括著名法國作家米謝.布拖。布拖認為大自然是李聖子整個藝術生涯中的核心靈感來源,其作品帶出大自然感人心脾的魅力, 遊走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米謝.布拖稱李聖子為「我們的黎明使者」。布拖覺得李聖子的藝術與她出生和成長的韓國息息相關,她32 歲時才離開韓國前往法國,在那裡打造出自己的藝術事業,成為一名備受認可的抽象畫家,並且在她2009年去世前一直住在法國。布拖為其於1988 年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舉辦的回顧展圖錄中寫道:「李聖子,你看盡法國的每寸土地,在各個地方觸摸石頭,聆聽流水,攀上岩石,採集花草。在你的油畫、版畫和陶瓷作品中,法國的山水精粹將繼續與你家鄉韓國的草木山河有所神交。」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