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XCEPTIONAL EARLY-MING BLUE AND WHITE ‘PEONY SCROLL’ EWER
AN EXCEPTIONAL EARLY-MING BLUE AND WHITE ‘PEONY SCROLL’ EWER
1 更多
THE PROPERTY OF A PRIVATE ASIAN COLLECTOR
明永樂 青花纏枝牡丹紋執壺

YONGLE PERIOD (1403-1425)

細節
明永樂 青花纏枝牡丹紋執壺
11 3/4 in. (30 cm.) high, box
來源
日本萬野美術館珍藏,典藏編號448
《獨具慧眼:萬野美術館藏重要中國藝術》,香港佳士得,2002年10月28日,拍品526號
亞洲私人珍藏
出版
《萬野コレクション撰集》,東京,1988年,圖版107號
展覽
日本橋三越本店,《東洋の染付陶磁展》,東京,1977年8月,圖錄編號26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別展:中国の陶磁》,東京,1994年10月12日至11月23日,圖錄編號253

榮譽呈獻

Priscilla Kong
Priscilla Kong

拍品專文

明代永樂青花瓷,無論是發色、紋飾、造型,都有重大的突破,為中國陶瓷史揭開蔚然新景象。在嚴謹的官窯管理制度下,永樂瓷一改元青花粗獷豪放之風,造工變得更細膩、規整;同時間因為青花鈷料常滲有濃淡不一的鐵鏽斑,令紋飾不會過於刻板,是以永樂青花瓷總是散發一種幽靜又不失活潑的美感,一直為後世所仰。

發色方面,永樂青花用的鈷料承襲元代及洪武朝,主要來自波斯地區,亦即所謂的「蘇麻離青」、或「蘇泥渤青」、「速來蠻青」等。這種從中亞進口的名貴鈷料,屬高鐵低錳的礦料,發色濃艷,高溫燒造時容易釋出鐵鏽黑斑,時而稍有暈散,是以每器的燒製效果都不盡相同,引人入勝。而瓷胎方面,混合麻倉官土及高嶺土,加上燒製溫度的提高,令土質的細膩度及潤白度都更勝前朝。在是次拍賣的這件永樂執壺就可見一斑——此壺發色明艷,如同寶藍石一般濃鬱,襯托淨白光潤的瓷地,藍與白的對比更為鮮明、靈動。

明初瓷器的紋飾及造型,往往帶有中亞西域或伊斯蘭風格。如本件永樂執壺,其造型源自中亞金屬盛酒器,如大都會博物館典藏一件定年八世紀的拜占庭鎏金銀壺(典藏編號17.190.1704),雖沒有壺流,但從形狀與用途都可看見與永樂執壺的承襲關係。
至於紋飾方面,纏枝花卉紋為典型伊斯蘭紡織品花紋,但在此件永樂壺上,可看見中國元素的添入,如牡丹及梔子花都是中土常見的花卉品種,圈足上的回紋更早見於商周青銅器。

可參考一件紋飾、造型、尺寸一致的相同例,著錄於東京1976年出版的《世界陶磁全集》,第14冊,編號143。
本永樂青花執壺源自日本萬野美術館,已故館主萬野裕昭先生是二十世紀下半葉關西地區最顯赫的陶瓷藏家之一。萬氏熱愛日本及中國藝術,尤醉心茶道藝術,其曾收藏的一件北宋定窯黑釉鷓鴣斑盌,更是收藏界中之名品,該盌後於2018年3月22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506號,締造了美元4,212,500之佳績。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