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JIA FANGHU
A RARE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 AND COVER
THE JIA FANGHU
A RARE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 AND COVER
THE JIA FANGHU
A RARE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 AND COVER
THE JIA FANGHU
A RARE BRONZE RITUAL WINE VESSEL AND COVER
3 更多
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紀 夾方壺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11TH-10TH CENTURY BC

細節
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紀 夾方壺
10 ½ in. (26.6 cm.) high
來源
劉体智(1879-1962) 收藏,入藏於1934年以前。
戴潤齋,紐約,1980年。
出版
劉體智,《善齋吉金錄》,1934年,卷4,頁45。
羅振玉,《貞松堂集古遺文續編》,1934年,中卷,頁11。
王辰,《續殷文存》,1935年,上卷,頁64。
劉體智,《小校經閣金文拓本》,1935年,卷4,頁73。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1937年,卷12,頁4。
嚴一萍,《金文總集》,台北,1983年,編號564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北京,1984年,編號09533。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2012年,編號12108。

拍品專文

此器蓋、器内所鑄四字對銘的前三字「夾作彜」含義明確,指明作器人爲夾,所作爲一件禮器。第四字為「��」字下加一橫,具體含義尚不明確。

夾方壺為劉体智(1879-1962)小校經閣舊藏,歷經《善齋吉金錄》,《小校經閣金文拓本》,《國史金石志稿》等書著錄。劉体智,字晦之,晚號善齋老人,安徽盧江人,乃晚清重臣四川總督劉秉璋(1826-1905)第四子,大學士、帝師孫家鼐(1827-1909)之婿。劉氏收藏極其廣博,尤以甲骨﹑青銅和古籍著稱。容庚(1894-1983)在其《商周彜器通考》中評價到:「近年國人收藏吉金之富,首推盧江劉氏。」劉氏所藏甲骨和古籍於1950年代由文化部接收,現分別藏於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得以完整保存。而其青銅器收藏則流轉頗繁,先後有經李鴻章長子李經方售予瑞典王子古斯塔夫.阿道夫(即日後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1882-1973)者,歸於容希白頌齋者,以及由傅斯年代表國民政府收購,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者。《善齋吉金錄》為圖錄形式,記載尺寸,繪畫圖象,橅拓銘文。此器亦不例外,除銘文拓片外,亦有綫描圖傳世。

夾方壺器身上的皮帶狀紋飾取材於當時皮質包袋或扁壺上的用鉚釘固定的皮帶。這一紋飾最早出現於西周早期,及至西周中期、春秋早期則成爲了青銅壺上的一種標準紋樣。皮帶紋在裝飾的同時又把器腹分成了八個小格,在晚期的銅壺上這八個小格往往會飾以龍紋或者鳳鳥紋。陝西長安張家坡出土有一件類似的壺,失蓋,器形較大(36.5公分高),載於林巳奈夫,《殷周青銅器綜覽》,卷一(圖版),東京,1984年,頁301,壺55。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周奓壺(48.3公分高)亦是此种形制,失蓋,見前揭書壺52。張家坡壺和周奓壺年代皆為西周中期,兩壺頸部飾鳳鳥紋一周,周奓壺的皮帶紋上更加飾蟬紋。亦可比一件皮帶紋界格區域内飾大鳳鳥紋的西周中期壺,2008年9月7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555號。

更多來自 鐘鳴鼎食 - 歐洲顯赫私人珍藏青銅禮器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