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LIN (LIN SHOW-YU, UK/TAIWAN, 1933-2011)
林壽宇 (英國/台灣,1933-2011)

方形 7 1968-1969

細節
林壽宇
林壽宇 (英國/台灣,1933-2011)
方形 7 1968-1969
油彩 鋁 畫布
63.5 x 63.5 cm. (25 x 25 in.)
1968-1969年作
來源
倫敦 瑪勃洛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此作品將收錄於林壽宇藝術資產正籌備編纂的
《林壽宇作品編年集》

榮譽呈獻

Sylvia Cheung
Sylvia Cheung

拍品專文

林壽宇建築學出身,將現代建築的空間架構轉譯到畫布之上,發展出繪畫浮雕概念,從而打破架上繪畫的二維空間,賦予畫面多重空間體驗,形成了藝術史上獨一無二的繪畫語言。《方形 7 1968-1969》(拍品編號325)是林壽宇風格成熟後的一幅經典作品。在淺白色的方形畫布上,林壽宇用油彩、鋁塊兩種材質堆疊出多個大小不一的小方形,將其縝密地排布組合,層層疊加、相交,最終在畫面中呈現出一個極為精妙的立體幾何序列。湊近觀看,會發現畫布上的每一個方形,都處於不同的層次上,每一層空間都真實可感。林壽宇對畫布二維空間的突破,令人想起20世紀另一位極簡主義大師——豐塔納的藝術創作。兩者均「在畫布上做雕塑」,却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探索方向:豐塔納簡單直接地劃開畫布,延展出畫布之下的空間維度,從而擺脫了平面的約束;而林壽宇則選擇在畫布上向上延伸,精妙地鋪排畫布層次,給畫面增添了物理上的立體感,形成遠近不同的空間關係。林壽宇的作品和豐塔納一樣超越了傳統的畫布表面,從而拓寬了繪畫的疆域,借由此種方式,在畫布上創造出視覺與觸覺並存的多元知覺經驗。白色是林壽宇藝術中另一個標誌特點。在其眼中,白色是包羅萬象的色彩,通過白色,東方哲學中的「一即一切」與西方現代藝術「少即是多」的極限概念得以相遇。因此,進入創作生涯的成熟時期,白色便成為林壽宇畫面中的絕對主體:他一絲不苟地將白色細分成多種色度,嘗試發掘出白色無限的可能性。《方形 7 1968-1969》中,畫布的白色與右下角的兩格白方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聯繫,而幾種白色與畫布之上的其它色彩也形成了包容與對立的有趣關聯。《方形 7 1968-1969》自1960年代藏家購自倫敦瑪勃洛畫廊後,五十年來一直由同一藏家收藏。它完美展現了林壽宇對繪畫空間的巧思與突破,以及對白色的縝密掌控,是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