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NG XUAN NHI (1914-2006)
丹麥重要私人收藏
梁春爾 (1914-2006)

休憩

細節
梁春爾 (1914-2006)
休憩
水墨 水粉 絹布
66 x 89 cm. (26 x 35 in.)
1936年作
款識︰春爾 丙子 (右上);LUONG XUAN NHI (左下)
藝術家鈐印一枚
來源
丹麥 私人收藏
現由原藏家家屬收藏
出版
1937年《國際藝術和技術展覽會》展覽圖錄印度支那藝術學校 河內 越南(圖版,無頁)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Senior Vice President, Deputy Head of Department

拍品專文

曖昧的信使——梁春爾

一九三二年,以第七期學員身份考取河內藝術學院的梁春爾無疑是越南最受讚譽與尊崇的畫家之一。

在此前,於一九三一年舉辦的備受矚目的巴黎殖民地展覽上,梁春爾的前輩、同學及同儕的作品被重點推介展示。此次展覽接待了包括一百萬外國人在內的共計八百萬參觀者,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報刊媒體的普遍讚譽與高度評價,其中許多作品得到收藏家們的青睞與收藏。其中黎譜、阮潘正、梅忠恕、武高談等人已于藝壇展露鋒芒,頗多擁躉。

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七年間,梁春爾在校成績斐然,屢獲殊榮,如:安南藝術暨工業活動促進協會(SADEAI)於一九三五年授予其銀質獎章;一九三六年授予金質獎章;一九三七年授予「特別獎」。

同年,八十六幅梁春爾的絹本繪畫入選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主題為藝術與科技)。此前,從未有任何越南畫家被法國官方如此大肆推舉。該世博會上,黎譜被任命為印度支那館館長,這與此前一九三一年的殖民地展覽的背景大相徑庭。在這個亟需普遍質疑的時代,唯有超越聲望與權威的突破方能脫穎而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世界範圍內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模式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劇變,殖民時期的越南亦不例外。

一九三零年,安沛省與乂安省爆發的民族主義兵變暴動開啟了十年的深刻變革。在法國,一九三六年六月人民陣線贏得大選,改變了法國的願景與雄心。在越南,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七日殖民政府頒佈特赦令,釋放了多位重新投身鬥爭的革命領袖。罷工在各地爆發,愈演愈烈。一個由札斯廷.戈達德領導的調查委員會被派往西貢。該委員會給出了關鍵結論:「法國在印度支那完成的艱巨偉業均是虛構的。」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次呈獻的拍品,還須首先瞭解彼時的歷史背景。梁春爾將當時社會的所有質疑一一納入自己的作品。一九三七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期間,印度支那殖民政府在河內出版了一本題為《印度支那的藝術學院》的小冊子。此舉對梁春爾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產生極大助推。這不僅是對其才華的肯定,同時也將藝術轉化為思想傳播的工具。法國不得不解除對殖民地的控制;而越南的獨立也隨之提前到來。

確切而言,在這本小冊子中共刊印了七幅畫:兩幅陳文瑾的作品、一幅樂仁的作品、一幅錯歸為樂仁的作品、及三幅梁春爾的作品。除了這幅《休憩》,畫冊中介紹的另外兩幅畫作分別為《垃圾船》和《年輕的茶販》,均選取描繪越南淳樸鄉村風情的熱門題材;並未收錄其同時期同樣偏愛並創作的以美麗優雅身著襖黛的城市少女為主題的畫作。

《休憩》亦可視作彼時的時代宣言。畫中四個人物(一女三男);遠處的鄉村景致;中景的馬與馬車,所有元素都在描述著與背景中仿若仙境幻化而來的枯樹與濃郁靛藍湖水形成錯位與反差的具體的現實。畫中人物樣貌淳樸、平和,他們的表情在安逸與宿命感之間搖擺不定。畫中沒有城市的優雅,卻散發鄉村獨有的莊嚴。幾個人物姿態雖不分主次,卻形成了一個親密的整體;濃重沉鬱的墨色與典型的天鵝絨般柔軟的水粉,共同營造出一個圍繞畫面中心精心排布的似真似幻的場景。該作中的諸多元素如:鄉村景色、工人與必須得到尊重與扶持的敦厚民眾,均為彼時頗具影響力的自力文團所反復宣揚的主題。

在那些歲月裡,人們在地域上與思想上都在準備開啟偉大的旅程。有些人將奔赴西方(法國),一去不返;其他更多的人將投身民族解放運動;而所有這些探索都是為了追求獨立之精神。

後來,梁春爾,這位昔日的法國信使,成為了北方政權的革命先驅,政府的准官員之一。

讓.弗朗索瓦.于貝爾越南藝術資深專家

更多來自 現代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