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SUYA ISHIDA (1973-2005)
TETSUYA ISHIDA (1973-2005)
1 更多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石田徹也 (1973-2005)

無題

細節
石田徹也
石田徹也 (1973-2005)
無題
壓克力 油彩 畫布
45.5 x 53 cm. (17 7/8 x 20 7/8 in.)
2004年作
款識:石田徹也 2004 (畫背)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 2016年3月25日 編號25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2006年《石田徹也遺作集》守護神花園藝廊編輯 日本 東京 求龍堂出版 (圖版,第67頁)
2008年 《石田徹也——僕たちの自畫像—展》橫山勝彥、練馬區立美術館編輯 日本 東京 練馬區立美術館出版 (圖版,第62圖,第39頁)
2010年《石田徹也全作品集》日本 東京 求龍堂出版 (圖版,第166圖,第175頁)
2013年《石田徹也ノート》江尻潔、川谷承子、杉本積、勝山滋、堀切正人、福島直編輯 日本 東京 求龍堂出版 (圖版,第145圖,第317頁)
展覽
2008年11月 - 12月「石田徹也——僕たちの自畫像—展」 日本 東京 練馬區立美術館
2013年9月7日-10月27日「石田徹也ノート」日本 栃木 足利市立美術館 該展覽還在以下地點展出 2014年4月12日-6
月15日 日本 神奈川 平塚市美術館 2014年9月6日-10月5日 日本 富山 礪波市美術館 2015年1月24日-3月25日 日本 靜岡 靜岡縣立美術館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拍品專文

1973 年出生於靜岡縣, 1996 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的美術及設計系,石田徹也大學畢業後曾從事過商業設計工作,因遇上八十年代經濟泡沫爆破後不得不以散工來維持生活,成為自由藝術家。日本社會階級分明,制度守舊,渺小的個體自小身心靈飽經社會層層壓迫,疲憊而無從逃脫。藝術家以其過人的敏銳觸覺,通過細緻的寫實筆觸、超現實的視覺、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揭示了當代文明的生存狀態。

藝術家存世二百餘件作品中重複出現一個神情茫然的短髮青年,即便藝術家曾否認其為自畫像的說法,這青年普遍被視為藝術家自身形象的投射。《無題》中,這半自傳式的主角被藝術家物化為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遍的洗手盤,張開雙手盛載着他的「朋友」——一隻經常出現於石田氏作品、狀甚如卡夫卡《變形記》的小蟲。被物化的自畫像雖貫徹洗手盤常見的慘白用色,主角眼神與環抱之狀卻流露保護、關愛和憐惜的情感,力證藝術家勇於付出不求回報的關愛、珍視、呵護。他曾說:「人的痛、苦、悲、不安、孤獨等,都是我能強烈感受的東西。我想以自己的方法,把這些東西消化、再表現。」

石田氏習慣為同一個生活場景創作數張主題、構圖、內容稍異的作品,相比同系列畫作,《無題》隱藏複雜的細節,更見雕琢刻劃的用心。洗手盤上羅列着平民家居常見的雜物、藥用品,鉅細無遺地反映日本當代社會的生活。雖然石田氏的作品以超現實構思出發,其表現方式卻極盡細膩寫實,非常講究光影、比例、筆觸,幾乎令觀者以為畫面真有其事,挑戰我們超現實的視覺經驗。

《無題》中主角看似自縛於不由自主的悲劇,卻同時寄託著藝術家對當代人類精神面貌、生存狀態的的憐恤與哀忴。這種人文精神貫徹石田徹也看似絕望卻實為奮而掙扎的創作中。藝術家小學五年級參與人權漫畫比賽,便以批判欺凌為題的作品勝出。美國藝術家班.尚恩作品關注公義、勞工、移民等社會議題,曾為美國試驗氫彈導致一名日本船員死亡的「第五福龍丸」事件遠赴日本實地考察,啟發出「幸運龍」系列作品。石田徹亦在伊勢市成長,因而留意到這次事件。石田在回憶這次獲獎經歷時,在創作筆記中坦言尚恩啟發了自己創作的人道精神底蘊,他寫道:「我深深地被如聖人般的藝術家吸引。他們相信『畫筆能一筆一劃地拯救世界』」。《無題》突顯現代人被壓抑的生活環境,透過一筆一劃的繪畫,揭露現代人的精神面貌,期盼以這樣的方式地拯救世界。

更多來自 現代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