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PERIAL SOAPSTONE SEAL
AN IMPERIAL SOAPSTONE SEAL
2 更多
關於乾隆帝壽山芙蓉石「琴書道趣生」璽郭福祥清代皇帝的寶璽,絕大部分得以保存至今,種類齊全,體系完備,從不同側面勾勒出清代皇帝自身的性格特點、生活情趣、文化修養,成為難得的宮廷史研究資料,其中乾隆皇帝的御用璽印可以說最具有代表性。通觀乾隆皇帝的御用璽印,我們會發現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其中之一即是他在位期間製作了相當數量的由一方引首章和兩方壓腳章組成的三方一組的組璽。這種組璽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引首為宮殿璽,兩方壓腳為詩文警句璽,用以說明殿名璽中殿名的含義及來歷,可以稱之為宮殿組璽;一是引首和壓腳都是成語璽,在內容上可以相互注解,可以稱之為成語組璽1。香港佳士得公司最近徵集到的「琴書道趣生」就是這類組璽中的一方,其所在的組璽屬於前一種情況,即宮殿組璽。此璽為壽山芙蓉石質地,隨形雕馬鈕,印文為陽文「琴書道趣生」五字,印面2.8釐米見方,通高7.5釐米。此璽在現藏於北京故宮的《乾隆寶藪》中有明確著錄,經與實物比對,無論是材質、體量,還是篆法佈局都與該書中的記載完全相合,可以確定此璽為乾隆皇帝寶璽的真品。根據《寶藪》的著錄,此璽為三方組璽中的一方,作為壓腳章使用。與其相配的另外兩方為壓腳章「飛躍天機適」璽和引首章「四美具」璽,表明該組璽與乾隆時期著名的藝術典藏地點「四美具」有密切關係,應該是專門為「四美具」宮殿刻製的。乾隆皇帝將「琴書道趣生」和「四美具」、「飛躍天機適」放在同一組璽之中,決非隨意而為。因此只有將三方璽結合起來考察,才能明瞭乾隆皇帝鐫刻此璽的真實意圖。既然「琴書道趣生」所在的組璽是專門為四美具製作的,就不能不考察印主乾隆皇帝與四美具之間的關係。傳為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北宋李公麟的《瀟湘臥遊圖》、《蜀川圖》、《九歌圖》曾為晚明松江收藏家顧從義的收藏,曾經著名鑒賞家董其昌題跋和品賞,是中國書畫收藏史上的赫赫名跡。乾隆十一年(1746)的夏天,乾隆皇帝在品鑒《瀟湘臥游圖》時,看到尾紙上董其昌那段關於「四美」的題跋,竟意外地發現這四大名卷已經全部收歸內府,重聚一堂。欣喜之余,乾隆皇帝即命董邦達繪製了《四美具和幅》冊頁。並仿照三希堂之例,特將四卷置於紫禁城建福宮花園之靜怡軒西室,並題其室名為「四美具」。此後乾隆皇帝又命董邦達繪《四美具和幅圖》軸以紀其盛。這是乾隆時期十分著名的書畫鑒藏事件。從此,四美具這個名字出現在了乾隆宮廷龐大的收藏序列之中。乾隆四十九年(1784)第六次南巡時,在杭州獲得了文徵明、文彭、何震、甘陽所治印章各一枚,頓生愛心,極為推崇,便以「四美」名之,並作《題明印四美》以紀其事。2四印被帶回宮廷後,乾隆皇帝特意遵照董其昌鑒藏四名卷之例,也將四枚印章儲存在靜怡軒中,從而使四美具的鑒藏內涵更為豐富。根據上述四美具收藏構建的過程和筆者現在掌握的資料,對此方「琴書道趣生」璽可以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一是此璽所在組璽的印文組合反映出乾隆御用璽印的基本特點。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文化素養極高,一生喜歡吟詩作文,以他的名義刊刻的御製詩文多達四萬餘首,數量堪與全部唐詩相比。在這些御製詩文中,不乏朗朗上口的佳篇佳句,這無形中為其寶璽印文的選取提供了一個新的空間。乾隆寶璽的一大特點即是許多印文選自他自己的御製詩,這是以前皇帝璽印所沒有的情況。這些文字都充滿詩情畫意,寓意深刻,直觀地反映出乾隆帝儒雅而恬靜的內心世界。乾隆之所以選這些詩句入印,大概也有自我宣揚的意思。此方「琴書道趣生」璽和同一組璽中的「飛躍天機適」璽的璽文即均出自他的御製詩。乾隆乙丑年即乾隆十年(1745)的暮春,乾隆皇帝與往年一樣到圓明園小住,期間遊歷了京西各皇家園林。在三月初遊覽玉泉山靜明園過程中,乘興寫下了「暮春靜明園雜詠」組詩,其中第一首為:「風物欣和暢,林泉果靜明。觀山常住體,樂水太初聲。飛躍天機適,琴書道趣生。西岩聊縱目,綠野事深耕。」3想必乾隆皇帝對自己新作中的「飛躍天機適,琴書道趣生」的詩句很滿意,一年以後,便將其選作印文,成為「四美具」組璽中的兩方壓腳章。在這裡我們所關注的是,乾隆皇帝在製作「四美具」組璽時,為什麼要用「飛躍天機適,琴書道趣生」與「四美具」相配呢?「四美具」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四美具,二難並」。原典中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二難則指「賢主」和「嘉賓」。「四美具,二難並」一般引申為兩個或四個美好的事物因難得的機緣聚合在一起。以乾隆皇帝的文學修為,對王勃的名篇並不陌生,應該十分瞭解「四美」與「二難」之間成組聯用和相互呼應的意義。而上文所述四幅名卷相聚于宮廷,成為內府收藏,對乾隆皇帝而言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賞心樂事,「乃今四美具一室,賞心樂事無倫比。寓意於物不留意,咄咄是吾乃所以。」4而如此因緣際會的盛事,難道不是上天之意嗎?當乾隆十一年乾隆帝看到《瀟湘臥遊圖》卷時,曾講到:「董題時,此圖已聚而複散矣。而此時複聚,聚散散聚,豈有定形哉?」從而發出了「聚散千秋事」5的感慨。四名卷的再次彙聚內府,不也正是天意與人事因緣巧合的結果嗎?而「飛躍天機適,琴書道趣生」二句講的正是自然天意和人生樂事的和諧美好,也和四美具所收藏的四幅古代名卷聚合的歷史情境形成呼應,不但很好地融合了「四美具,二難並」的原典,同時也賦予了新的屬於乾隆自己的歷史內涵。二是此璽製作的具體時間得以確定。按照乾隆時期璽印製作的成例,此方「琴書道趣生」璽所在的組璽應該是在四美具殿命名後不久專門為其刻制的。幸運的是,我們在清宮檔案中發現了如下記錄:乾隆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凍石圖章二方、凍石印首一方,傳旨:著照三喜堂圖章匣一樣,配做五面,俱糊字畫片,得時在四美聚安,欽此。于六月初四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副催總達子將做得凍石圖章匣一件,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將三面著周昆、曹夔音、董邦達畫畫,兩小面著梁詩正、陳邦彥寫字,欽此。于六月二十九日司庫白世秀將凍石圖章二方、印首一方配得糊字畫匣,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進訖。」6這裡的三喜堂應該是三希堂,四美聚應該是四美具,印首應該是引首。在乾隆寶藪中,有關四美具的組璽只此一組。此條檔案不但在時間上與四美具殿命名的時間接近,而且所記組璽的材質、組合方式、收存地點都與乾隆寶藪著錄的此璽所在的四美具組璽高度一致,可以推知檔案所提到的這三方印即是「四美具」組璽。由此可知此方「琴書道趣生」璽製作於乾隆十一年的初夏,正是乾隆皇帝建立四美具收藏的時候。三是此璽的使用情況比較明確。即然「琴書道趣生」所在組璽是專門為四美具收藏而製作,那麼其鈐用就應該有比較明確的物件,即在四美具中收藏的各名卷中鈐用,事實上也是如此。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收藏的《蜀川圖卷》(圖一)、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瀟湘臥遊圖卷》(圖二)、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卷》(圖三)中都鈐有此組璽。可注意者,這些圖卷鈐蓋的此組璽並不是三方在一起的,而是分散開來鈐於不同部分的騎縫處。如《蜀川圖卷》引首後隔紙的前面騎縫處鈐「飛躍天機適」和「琴書道趣生」,後面騎縫則鈐蓋「四美具」;《瀟湘臥遊圖卷》乾隆「氣吞雲夢」大字引首前面的騎縫處鈐「飛躍天機適」和「琴書道趣生」,後面董其昌題跋和本幅騎縫處則鈐蓋「四美具」;《女史箴圖卷》乾隆「彤管芳」大字引首前面的騎縫處鈐「琴書道趣生」璽,引首後面的騎縫處則分鈐「飛躍天機適」和「四美具」璽。另外,此璽也作為御用小璽單獨鈐蓋於一些畫作上,如唐代沈源合繪的《圓明園四十景圖冊》(現藏法國國家圖書館)中「澹泊寧靜」部分由汪由敦書寫的乾隆御製詩後面就鈐蓋此璽(圖四),另外在《石渠寶笈》著錄的《名賢妙跡冊》、《平定烏什戰圖冊》中也鈐有此璽。四是此璽的選材和印鈕雕刻體現出御用璽印製作的精緻品味。此璽用壽山製作。壽山石是中國三大印石品種之一,其石種類繁多,色彩絢麗,質地通靈,宜於雕刻,備受制印者喜愛,是製作清代帝后寶璽十分重要的材質,乾隆帝的寶璽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用壽山石刻制的。這方「琴書道趣生」璽所用為壽山石中的芙蓉石,溫潤細膩,色彩豔麗,品質極佳。此璽的下半部分切割規矩,上半部分則隨形雕刻山岩及牧放的馬匹。山岩崚嶒峻峭,在一面的半山腰處,雕刻者利用石材的天然紅色用減低技法雕出臥地休息的雙馬,在頂部山岩之上則用圓雕技法雕刻馬三匹,或低頭吃草,或仰頭觀望,相互之間互有呼應。三馬身形健碩,體態靈動,神態怡然,毛髮繁簡有致,表現力極強,顯示出雕刻者的匠心和巧技。1. 郭福祥:《明清帝后璽印》頁169。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2. 《清高宗御制詩五集》卷七。3. 【清】弘曆:《御製詩初集》卷25。4. 【清】弘曆:《御製詩初集》卷32。5. 【清】弘曆:《御製詩初集》卷32。6.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第14冊,頁619,乾隆十一年九五月「廣木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清乾隆十一年(1746) 御用芙蓉石五駿圖「琴書道趣生」寳璽

QIANLONG ELEVENTH YEAR, CORRESPONDING TO 1746 AND OF THE PERIOD

細節
清乾隆十一年(1746) 御用芙蓉石五駿圖「琴書道趣生」寳璽
2 7/8 in. (7.3 cm.) high, 134g

拍品專文

印文:琴書道趣生
此印文收錄於:
《清代帝后璽印譜》,乾隆卷,卷一,北京,2005年,頁22(圖一)
《清代帝后璽印譜》,嘉慶卷,卷一,北京,2005年,頁38
《清代帝后璽印譜》,道光卷,北京,2005年,頁34
此印鈐印見於:
1.
《名賢妙蹟》冊第九幅,元方從義翠厂茅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原畫著錄:《石渠寶笈續編》第二十 ,養心殿藏五列朝名人書畫四
原畫出版:《故宮石圖錄》第二十九冊,頁142,2010年
2.
宋李公麟《蜀川天圖》卷,美國華盛頓特區弗利爾美術館藏品
原畫著錄:《石渠寶笈初編》,靜怡軒藏列朝人畫卷上等
原畫出版:《石渠寶笈名畫珍賞》第二卷 ,頁296,北京美術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7年
3.
宋李公麟《瀟湘臥遊圖》卷,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
原畫著錄:《石渠寶笈初編》靜怡軒藏 列朝人畫卷上等
原畫出版:《石渠寶笈名畫珍賞》第二卷 ,頁309,北京美術大學出版社,2017年
4.
唐岱、沈源合筆畫《圓明園四十景》二冊,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品
原畫著錄:《石渠寶笈續編》第七十八 圓明園等處藏一 正大光明二 本朝臣工書畫
5.
賈全繪《平定烏什戰圖冊》一冊
原畫著錄:《石渠寶笈續編》乾清宮藏第十五,本朝臣工書畫 五

更多來自 摛翰藻 - 文房雅器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