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梅瓶為盛清景德鎮御窯厰追摹永樂之作。瓶身腹部錐拱趕珠五爪龍一條,肩飾如意雲紋,脛部飾波濤紋,隙地滿染深青色,器底白胎,整體造型氣勢磅礴。造型、紋飾、尺寸相當的近似例可參考另外兩件。一為Avery Brundage藏品(36.1公分),現藏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曾載於《Chinese Ceramics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頁114,圖LII C,書中定年為明十六世紀,後出版於《Chinese Ceramics A New Comprehensive Survey》,舊金山,1996年,圖版592,定年經更改為雍正。另一例為澄園山房舊藏(36.8公分),2018年3月22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604號(成交價:美元732,500)(圖一)。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較小的青花波濤白龍紋梅瓶(23.8公分)(圖二),著錄於《故宮藏瓷-明青花瓷(一)》,香港,1963年,圖版12,其紋飾、造型與本拍品及上述二例相若,白釉部分亦有開片現象,與舊金山藝術博物館梅瓶相同,惟院方將之定年永樂。相關討論可參閱Soame Jenyns撰「 Visit to Pie-kou, Taiwan」,東方陶瓷學會期刊,第31冊,1957-59年,頁56。
景德鎮珠山御器厰曾出土一件永樂青花波濤白龍紋梅瓶(40公分),見《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台北,1996年,圖版66號(圖三),其應為此類梅瓶之原型。永樂時期的梅瓶撇足弧度較大,整體造型相對修長。主紋飾雖相同,但地子飾有海水波濤紋,而肩部與脛部各飾一圈蓮瓣紋,與清代滿布藍地的佈局不同。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較小的青花波濤白龍紋梅瓶(23.8公分)(圖二),著錄於《故宮藏瓷-明青花瓷(一)》,香港,1963年,圖版12,其紋飾、造型與本拍品及上述二例相若,白釉部分亦有開片現象,與舊金山藝術博物館梅瓶相同,惟院方將之定年永樂。相關討論可參閱Soame Jenyns撰「 Visit to Pie-kou, Taiwan」,東方陶瓷學會期刊,第31冊,1957-59年,頁56。
景德鎮珠山御器厰曾出土一件永樂青花波濤白龍紋梅瓶(40公分),見《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台北,1996年,圖版66號(圖三),其應為此類梅瓶之原型。永樂時期的梅瓶撇足弧度較大,整體造型相對修長。主紋飾雖相同,但地子飾有海水波濤紋,而肩部與脛部各飾一圈蓮瓣紋,與清代滿布藍地的佈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