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FEI'AN (1888-1959)
于非闇

仙衣紫綃 

細節
于非闇
仙衣紫綃 
設色紙本 鏡框
97.3 x 34.4 cm. (38 ¼ x 13 ½ in.)
題識:閒步太液池得此畫本。非闇。
鈐印:非闇、于照、玉山硯齋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拍品專文

“北海靜心齋的那一段,我弄只船,撐了進去,
這在北海的水面上,並不是容易的事,
一則要划船術好,一則要明白哪裡水深水淺,
哪裡有鐵絲欄,哪裡水草薄。我自早晨八點鐘,
直至下午一點鐘,只轉得喉乾舌燥,周身若炙,
汗出如洗,衣履盡濕,頭頂著的荷葉,
像新出蒸籠”‘荷葉肉’的顏色。
可是周敦頤形容的那個清字—‘香遠益清’,
實在有些道理,它竟使人不疲倦,使人心氣和平。
我所得畫稿,也以這一次為最多,為最滿意。”
— 于非闇 《北平荷花》,
刊載於《北平日報》1947年7月10日
本幅繪仙衣紫綃一朵灼灼其華,亭亭出水;荷葉田田,參差似妒,舒展者碧圓如蓋,微展秋心,新出者日高日上,自有婀娜。蜜蜂忙,穿飛蓬實花葉間,更有翠蜓欲點水,恰是杜少陵詩意“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整幅讀來,眼前如睹池塘荷净,晚風收暑。
依畫風及書法,本幅應為于非闇四十年代中後期作品。“太液池”指的是北京北海公園中的水域,于非闇筆下荷花不少得稿於此。現存北京畫院于氏1947年《荷花》題“泛舟太液池得此畫本”,與本幅一濃妝,一清雅,異曲同工。另幅1947年作品中,畫家給這種荷取了個好名字:“仙衣紫綃”。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