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國民黨元老戴季陶一生從政,跟隨孫中山多年,總理遺囑即由他與汪精衛、吳敬恒等共同起草;他又篤信佛教,素有民國佛教大護法之譽,發起諸多公共佛事活動,極力提倡佛教護國。本冊《六波羅蜜法並書後》書於1931年,集諸經論說六法大要,並撰長文以抒心意,長文之後,再書箴語以惕厲,“勿再悠忽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字字鏗鏘,君子自警自勉之心立見。
“六波羅蜜法”指六種離開此岸、抵達彼岸之法:施、戒、忍、勤、定、慧。戴季陶在長文中並未條條釋讀,而只談心得。戴氏談佛教,不涉玄奧的理論,卻字字強調其務實之功能。他著力分析孫中山的宗教觀,孫氏本人雖信奉基督教,卻不持狹隘的宗教觀,對其它宗教誠敬尊重,以國家超越宗教,包容並蓄。戴氏認為佛教絕不是消極遁世,但是可以團結國民,共進國家大同的途徑,當時四億國民中逾三億者信佛,救佛即是救國,如若能令隱藏之正法得以彰顯,令佛教徒以捨身救世之佛陀精神愛國,則國家將是另一種面貌,文章最後所言“惟望眾善信人共明斯,以六波羅蜜為用,歸三民主義之宗,則國基既固,教法斯宏,世覺已昌,佛門乃盛,於是協和眾教,共進大同”,正是他理想中最美好的願景。全文千餘字,涉佛教、儒學、救國、革命,為談救國,避玄求實,各法之融會貫通在戴氏文字中了無痕跡,不難理解為何他又有國民黨“文膽”之稱。寫成當年,此文冠以《孝園寫經記》之名,全文登載於11月佛學月刊《潮海音》,成為後人研究戴季陶佛教思想的最重要的文章之一。
1931年,戴氏曾請蘇州漢貞閣碑帖肆唐仲芳為其寫經刻石摹印,寫本亦有付梓傳播。每本皆具王震題首或繪製扉畫。戴、王乃民國政、商界翹楚,二人為吳興鄉里,皆虔誠信佛、崇實救世,惺惺相惜、同欲相助,於此亦可窺見一斑。
“六波羅蜜法”指六種離開此岸、抵達彼岸之法:施、戒、忍、勤、定、慧。戴季陶在長文中並未條條釋讀,而只談心得。戴氏談佛教,不涉玄奧的理論,卻字字強調其務實之功能。他著力分析孫中山的宗教觀,孫氏本人雖信奉基督教,卻不持狹隘的宗教觀,對其它宗教誠敬尊重,以國家超越宗教,包容並蓄。戴氏認為佛教絕不是消極遁世,但是可以團結國民,共進國家大同的途徑,當時四億國民中逾三億者信佛,救佛即是救國,如若能令隱藏之正法得以彰顯,令佛教徒以捨身救世之佛陀精神愛國,則國家將是另一種面貌,文章最後所言“惟望眾善信人共明斯,以六波羅蜜為用,歸三民主義之宗,則國基既固,教法斯宏,世覺已昌,佛門乃盛,於是協和眾教,共進大同”,正是他理想中最美好的願景。全文千餘字,涉佛教、儒學、救國、革命,為談救國,避玄求實,各法之融會貫通在戴氏文字中了無痕跡,不難理解為何他又有國民黨“文膽”之稱。寫成當年,此文冠以《孝園寫經記》之名,全文登載於11月佛學月刊《潮海音》,成為後人研究戴季陶佛教思想的最重要的文章之一。
1931年,戴氏曾請蘇州漢貞閣碑帖肆唐仲芳為其寫經刻石摹印,寫本亦有付梓傳播。每本皆具王震題首或繪製扉畫。戴、王乃民國政、商界翹楚,二人為吳興鄉里,皆虔誠信佛、崇實救世,惺惺相惜、同欲相助,於此亦可窺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