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 LI (18TH CENTURY)
DAI LI (18TH CENTURY)
DAI LI (18TH CENTURY)
10 更多
DAI LI (18TH CENTURY)
13 更多
細川家族珍藏 (編號 889-901)
清 戴禮

花卉蔬果冊

細節
清 戴禮
花卉蔬果冊
水墨紙本 冊頁十開 一七三七年作
Each leaf measures 23 x 34.6 cm. (9 x 13 5/8 in.)
題識:
乾隆丁巳(1737年)八月寫,無心道人禮。(其他題款從略)
鈐印共十二方
藏印:
芳華園藏、板橋、容堂雅玩、雲煙過眼□
出版
出版:
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第四卷:日本篇II寺院,個人》,東京大學出版會,東京,1983年,第IV-430及IV-636頁,圖版JP36-028。
《高雅的文人世界—細川護貞藏展(I):明清書畫及文房具》,熊本縣立博物館,熊本市,1992年,圖版18。
展覽
展覽:
熊本市,熊本縣立博物館,“高雅的文人世界—細川護貞藏展(I):明清書畫及文房具”,1992年10月9日至11月8日。
更多詳情
長塀永青 — 細川家族珍藏

細川家族是日本九州島肥後熊本藩重要政治、文化家族,主管熊本城達兩百四十年(1632-1871)。其家族珍藏形成之初與其他日本大名家族相似,品類繁雜,主要由茶道用具,佛教藝術,日本書畫及刀劍裝備為主。但是早在十九世紀初期,家傳賬目 【古画御掛物之帳】便記載第十代家主細川齊兹(1755-1835)陸續購藏一百多件中國書畫,這是家族與中國藝術深厚淵源的最早記錄。
德川幕府垮臺之後,許多大名家族為了生存開始變賣家中代代積蓄的文物。據實業家及茶道家高橋箒庵(1861-1937)的說法,只有四個家族倖免於難,細川家便是其中之一。通過實業精神及在地產跟現代工業上的穩健投資,家族事業於明治時代蓬勃發展,到了大正時代已經積累豐厚。這時,第十六代家主細川護立(1883-1970)開始擴充家族收藏,涉獵亞洲其它藝術文化。他鍾情文化藝術事業,重金資助考古工作,最著名的便是朝鮮半島上漢代樂浪郡遺址的挖掘,自此他以漢代專家名噪一時,遊訪歐洲之時受學者,考古學家及古董商的接待,也因此有機會購得重要中國藝術。他並協助訂定日本現代的文物管理法。
護立之子,第十七代家主細川護貞(1912-2005)早年曾隨日本著名京都支那學派漢學大師狩野直喜(1868-1947)學習漢學。日本現代化之前,統治階級都需要學習中國文史,細川家族對此非常重視,明治維新之後還持續這個傳統。京都支那學派遵奉乾嘉考據學,師從戴震(1724-1777)惠棟(1697-1758)等人,講求文本實證,辯詰不避本師的態度。護貞的政治生涯受到此學派的影響深遠,在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秘書時,不惜自身安危,對當時政府的擴張主義持批判態度。
1945年後,護貞從政壇退休,接手父親建立的家族博物館永青文庫,也成為日本工藝會會長。年青時受到京都支那學派薰陶雅好中國文化藝術的種子,此時逐漸散發成長,開始收藏中國書畫和古董文玩。因為考據學派的影響,他不會一味盲從文物權威的鑑定,總要自己研究過才做出結論。1946年由狩野直喜先生的好友,畫家上田丹厓引介,認識書畫商香雪軒,第一次購藏中國書畫,獲得沈周的山水畫軸及祝允明的書法。之後結識壺中居的廣田不孤齋,開始收藏文房器物。
護貞自詡為文人,他收藏的理念也以文人講究的‘清趣’為中心,認為五官所感受的美需要經過學術的熏陶及生活的歷練方能純粹,并且不落俗套或過於頹廢,而富有生命力。他比喻中國文人的美學是“春日新發的嫩芽”,而日本則耽溺於“荒野夕陽,稍縱即逝”之美。護貞可謂是文人收藏家的典範,對美學的理解與他的人生哲學相互呼應。在政壇上,他的行動顯現文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收藏上,他擢選的藏品也充分體現這個精神。
細川家族的藏品曾多次於熊本縣立美術館、永青文庫展出,並且結集成冊,成為日本重要展示中國文化藝術之地。2021年秋季拍賣,佳士得香港萬分榮幸受到委託,拍賣中國古代書畫十三件作品,以及古董十九件。本場之書畫,如明沈士充《招隱圖》、李東陽《為郭總兵題長江萬里圖》等重要作品,及文房精品,如定親王雞血石自用印一套三件,康熙田黃印及馬曰琯舊藏靈璧賞石均曾於熊本縣立美術館展出,並且出版於《第11回永青文庫展——明清美術工藝》一書,尤見細川家族在日本推廣中國文化藝術的努力和貢獻。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