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 SHICHEN (1775-1855)
香港私人收藏 (編號 914)
清 包世臣

臨《蘭亭序》

細節
清 包世臣
臨《蘭亭序》
水墨紙本 手卷 一八三〇年作
26.5 x 102 cm. (10 3/8 x 40 1/8 in.)
題識:
《蘭亭序》文不錄。前人以空曠謹嚴為晉唐分界,雖不謬,然實皮相。晉人無黍米平直者,唐人以勃海為最矯變,而不免有幾微平直處。河南全力取韻味,以曲為勝,然引豪時露快削。故欲見江左面目,非具神悟,亦難言矣。作《蘭亭》餉熙載,附記相質。道光十二年(1830)二月三日,包世臣識。
   
襄陽出而晉人風軌絕,吳興出而唐人規榘湮。華亭有志而力不逮,何論餘子。同日又書。華亭志張、米以抑趙耳,非欲復山陰也。前言信手寫出,不足存也。次日書。
鈐印:
世臣書後,昚伯
吳昌碩(1844-1927)題跋:
安吳氣魄根書譜,飽墨鋪豪最上乘。
筆敶眼前誰悟得,蘭亭他日並昭陵。

印追秦漢篆車工,高弟傳鐙數讓翁。
金石平生吾以癖,只愁垂老太匆匆。
包安吳為吳讓之書蘭亭卷,
一亭先生珍重屬書二絕句,請正。
乙卯(1915)春仲,
吳昌碩時年七十又二。
鈐印:
吳俊之印、吳昌石
藏印:諸家共藏印五方,其中吳讓之(1799-1870)一方。
吳昌碩題引首:藝舟颿景,乙卯(1915年)清明,老缶引書。
鈐印:
倉碩
王震(1867-1938)題簽:
包安吳臨蘭亭精品,乙卯(1915年)春仲重裝,白龍山人題簽。
鈐印:
一亭父

拍品專文

註:
此卷為包世臣書贈弟子吳讓之所作,故卷首鈐有吳讓之“劫灰外物"藏印。清咸豐3年(1853)後,吳讓之流寓海陵(泰州),今所見吳氏為海陵陳寶晉所治印在咸豐八年至九年間(1858-1859),可見二人往還頗多。此卷或即當時由陳寶晉所見賞,由陳氏收藏。民初為王一亭所得,重裱後倩請吳昌碩題引首、跋,並自題簽庋藏。
  
此收藏另有十一件近現代作品於2021年11月30日之中國近現代與當代畫拍賣釋出。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