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香港》繪於1985年,記錄了尚.米榭.巴斯奇亞在該年4月遊歷香港的切身感受。 在此期間,這位當代藝術界的閃耀新星與周英華同遊香港。周英華不僅是藝術界名流, 亦在多個城市坐擁高檔餐廳連鎖。在作品中央,藝術家以其標誌性的解剖風格描繪了兩 個張狂的頭像,它們的形象神似舞獅。舞獅是香港本土傳統舞蹈形式,也是中國傳統民 俗,獅子被視爲驅邪去惡的靈獸,因此,每逢喜慶之時,人們總愛舞動它們,祈求神明 庇佑。而金剛猩猩右上方的©版權標誌不僅為作品烙上了巴斯奇亞的印記,亦象徵著本 作是他對這座異域城市「無可複製」的記憶和體驗。
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是香港電影和粵語流行文化 的黃金時代。巴斯奇亞在為期兩週的旅程中想必 也盡情領略了香港獨特的都市魅力。在這幅作品 的左下角,藝術家以零碎的文字符號指向大眾文 化:難以辨認的電子電路符號、電視使用手冊中 時常出現的高聲部、畫質、銳度等一系列單詞, 以及當時流行的音樂播放無線電站台「UHF」、 「VHF」等與收音機有關的首字母縮略詞。周英 華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談到本件作品及這次旅行: 「他總是在汲取本地文化,他的畫作令人驚艷, 他在畫作中記錄了一切。而香港對他而言,是個 異常迷人的地方,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採用了這些 物件。」
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是香港電影和粵語流行文化 的黃金時代。巴斯奇亞在為期兩週的旅程中想必 也盡情領略了香港獨特的都市魅力。在這幅作品 的左下角,藝術家以零碎的文字符號指向大眾文 化:難以辨認的電子電路符號、電視使用手冊中 時常出現的高聲部、畫質、銳度等一系列單詞, 以及當時流行的音樂播放無線電站台「UHF」、 「VHF」等與收音機有關的首字母縮略詞。周英 華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談到本件作品及這次旅行: 「他總是在汲取本地文化,他的畫作令人驚艷, 他在畫作中記錄了一切。而香港對他而言,是個 異常迷人的地方,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採用了這些 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