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草書臨帖
細節
明 董其昌
草書臨帖
水墨絹本 手卷
36.5 x 488 cm. (14 3⁄8 x 192 in.)
釋文:深閨乍冷開香篋,玉筋微微濕紅頰。一陣霜風殺柳條,濃煙半夜成黃葉。重重白練明如雪,獨下閑階轉淒切。低知抱杵操秋砧,不覺高樓已無月。時聞塞雁聲相喚,紗窗只有燈相伴。幾展齊紈又嫩裁,離腸恐逐金刀斷。細想形儀執牙尺,回身剪破澄江色。愁撚銀鉤信手縫,惆悵無人試寬窄。時時舉袖勻殘淚,紅箋漫有千行字。書中不盡心中事,一半殷勤托遠使。委翳,落葉飄颻。游鵾獨運,淩摩降霄。耽讀翫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屬耳垣牆。具膳餐飯,空口充腸。飽厭烹宰,饑然糟糠。策功茂實,勒碑刻銘。
題識:秦中刻碑有張長史不全千字文及懷素書寄邊衣詩,雖皆狂怪,實二王時所未見也。董其昌臨並題。
鈐印:知制誥日講官、董其昌印
陳繼儒題跋:玄宰寫寄邊衣詩,以芝、旭帶楊少師,真有獰龍劣蛟往來怒飛於卷上也,善甫其護藏之。陳繼儒題。
鈐印:眉公、一腐儒
張大千 張大千(1899-1983) 題引首: 董思翁墨妙,大風堂供養。庚戌 (1970年) 嘉平月。爰翁題棜可以居,年七十有二。
鈐印:張爰私印、大千
陳璚 (1827-1905後)藏印:六笙珍藏、陳氏家藏、 陳六笙鑒定真跡印
裱邊藏印:灝文堂(二次)
草書臨帖
水墨絹本 手卷
36.5 x 488 cm. (14 3⁄8 x 192 in.)
釋文:深閨乍冷開香篋,玉筋微微濕紅頰。一陣霜風殺柳條,濃煙半夜成黃葉。重重白練明如雪,獨下閑階轉淒切。低知抱杵操秋砧,不覺高樓已無月。時聞塞雁聲相喚,紗窗只有燈相伴。幾展齊紈又嫩裁,離腸恐逐金刀斷。細想形儀執牙尺,回身剪破澄江色。愁撚銀鉤信手縫,惆悵無人試寬窄。時時舉袖勻殘淚,紅箋漫有千行字。書中不盡心中事,一半殷勤托遠使。委翳,落葉飄颻。游鵾獨運,淩摩降霄。耽讀翫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屬耳垣牆。具膳餐飯,空口充腸。飽厭烹宰,饑然糟糠。策功茂實,勒碑刻銘。
題識:秦中刻碑有張長史不全千字文及懷素書寄邊衣詩,雖皆狂怪,實二王時所未見也。董其昌臨並題。
鈐印:知制誥日講官、董其昌印
陳繼儒題跋:玄宰寫寄邊衣詩,以芝、旭帶楊少師,真有獰龍劣蛟往來怒飛於卷上也,善甫其護藏之。陳繼儒題。
鈐印:眉公、一腐儒
張大千 張大千(1899-1983) 題引首: 董思翁墨妙,大風堂供養。庚戌 (1970年) 嘉平月。爰翁題棜可以居,年七十有二。
鈐印:張爰私印、大千
陳璚 (1827-1905後)藏印:六笙珍藏、陳氏家藏、 陳六笙鑒定真跡印
裱邊藏印:灝文堂(二次)
來源
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書畫,2007年5月28日,編號807。
更多詳情
今之視昔:明清江南文人書畫
魏晉以還,中原世家文化已萌南移跡象。南宋開始,隨同政權、士人的遷移,城市商業的發展,使得江南的文化底蘊日積深厚。明清時期,江南文化和藝術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書畫藝術,浙派、吳門、淞江、新安、揚州諸畫派,幾乎主導了明清時期的中國書畫發展史。
明清江南書畫自浙派而後,幾乎形成了清一色的文人畫。文人畫是相對職業畫家的一種概念,自北宋以來醞釀發酵,至蘇軾“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提倡,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22年佳士得香港春拍,有幸徵集文徵明、董其昌、謝時臣、趙宧光、王鐸、查繼佐、金農諸家書畫,其中又以文徵明、謝時臣、董其昌、金農諸家書畫作品最為矚目。文氏(拍品編號 820、821、824 及 825)法書真、行、草俱備,丰神俊逸;謝時臣《清宵雅集》(拍品編號 823)乘興掌燈繪製,並由文徵明、文嘉諸人題跋,記一時之風雅;董氏行、草法書及信札(拍品編號 822、826、827、830 及 832) 大小字皆具,山水則猶是董家面目。金農既有花卉冊頁 (拍品編號 828),並有漆書隸書 (拍品編號 829 及 831),融學問與藝事為一體,別具一格。
王羲之《蘭亭集敘》云:“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 昔。"書畫收藏亦如是。今所見明清文人書畫,猶明清人士經眼珍藏宋元書畫,時不同而理一。故當視為寶球拱璧,未可輕視。
魏晉以還,中原世家文化已萌南移跡象。南宋開始,隨同政權、士人的遷移,城市商業的發展,使得江南的文化底蘊日積深厚。明清時期,江南文化和藝術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書畫藝術,浙派、吳門、淞江、新安、揚州諸畫派,幾乎主導了明清時期的中國書畫發展史。
明清江南書畫自浙派而後,幾乎形成了清一色的文人畫。文人畫是相對職業畫家的一種概念,自北宋以來醞釀發酵,至蘇軾“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提倡,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22年佳士得香港春拍,有幸徵集文徵明、董其昌、謝時臣、趙宧光、王鐸、查繼佐、金農諸家書畫,其中又以文徵明、謝時臣、董其昌、金農諸家書畫作品最為矚目。文氏(拍品編號 820、821、824 及 825)法書真、行、草俱備,丰神俊逸;謝時臣《清宵雅集》(拍品編號 823)乘興掌燈繪製,並由文徵明、文嘉諸人題跋,記一時之風雅;董氏行、草法書及信札(拍品編號 822、826、827、830 及 832) 大小字皆具,山水則猶是董家面目。金農既有花卉冊頁 (拍品編號 828),並有漆書隸書 (拍品編號 829 及 831),融學問與藝事為一體,別具一格。
王羲之《蘭亭集敘》云:“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 昔。"書畫收藏亦如是。今所見明清文人書畫,猶明清人士經眼珍藏宋元書畫,時不同而理一。故當視為寶球拱璧,未可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