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秋葉小鳥
細節
林風眠
秋葉小鳥
設色紙本 鏡框
68 x 68 cm. (26 3⁄4 x 26 3⁄4 in.)
款識:林風眠。
鈐印:林風瞑印
秋葉小鳥
設色紙本 鏡框
68 x 68 cm. (26 3⁄4 x 26 3⁄4 in.)
款識:林風眠。
鈐印:林風瞑印
來源
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2011年5月31日,編號2692。
出版
《海上繪畫》,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1年11月,頁143。
《中國書畫作品集(三)》,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3月,頁232。
《中國書畫作品集(三)》,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3月,頁232。
展覽
上海,世博園中國館,“海上繪畫”,2011年11月25至27日。
更多詳情
郎紹君先生指出:“群棲於枝的小鳥,是林風眠花鳥畫的又一創格”。1930年代,林風眠已有單隻小鳥棲枝作品;1946年,他畫贈吳冠中結婚禮物便是紫藤環繞,兩雀依偎(附圖一),似是此類題材發軔之始,至五十 年代則完全成熟,畫得游刃自如,如《櫻花小鳥》、《春》、《紅葉小鳥》(附圖二)等經典作品。林風眠變換著小雀們的背景,春天的櫻花、夜景的梨花、秋日的紅葉,大部份是輕快愉快;也有蕭瑟的冬枝、殘陽似血般的暮景,傳達寄託不一樣的心境。
本幅《紅葉小鳥》應是林風眠定居香港後所作,與1960年代同題材作品相比,亮麗斑斕,增色不少,小雀們 的動姿神態變化也格外豐富:十六隻歸巢小雀,似已聊天結束,各自安靜下來,蹲伏枝頭,羽毛蓬鬆,尤顯自在。有的已閉眼而眠,有的半睜半閉,似在觀察,尚有一隻還在埋首理羽,靜謐中不乏變化,和諧中又有細節可堪玩味,在同題材作品中甚為少見,堪稱佳作!這類創體最特別之處是鳥群枝頭後的幾近留白,恰似光線從畫的背後向外投射,令小雀們有了剪影般的裝飾效果,令枝幹花葉的色彩更沉艷,也令整幅畫面頓添空間感,觀者可以想像後面無限的世界。
“群棲於枝的小鳥,是林風眠花鳥畫的又一創格。典型者如《櫻花小鳥》、《冬日》、《春》等。它們是鳥,但說不出是什麽鳥,且大都正面蹲立枝上、花間,情景交融,氣氛輕鬆、歡快,流溢著畫家對大自然、小生命的愛憐。這些小鳥,大都沒有對眼、爪、羽、翅的細緻描繪,好像是與觀者保持著相當的距離——這顯然吸 收了近代西方繪畫的觀察方法,而與傳統花鳥畫淡化距離,具體刻畫的方法不盡相同。”
—郎紹君
本幅《紅葉小鳥》應是林風眠定居香港後所作,與1960年代同題材作品相比,亮麗斑斕,增色不少,小雀們 的動姿神態變化也格外豐富:十六隻歸巢小雀,似已聊天結束,各自安靜下來,蹲伏枝頭,羽毛蓬鬆,尤顯自在。有的已閉眼而眠,有的半睜半閉,似在觀察,尚有一隻還在埋首理羽,靜謐中不乏變化,和諧中又有細節可堪玩味,在同題材作品中甚為少見,堪稱佳作!這類創體最特別之處是鳥群枝頭後的幾近留白,恰似光線從畫的背後向外投射,令小雀們有了剪影般的裝飾效果,令枝幹花葉的色彩更沉艷,也令整幅畫面頓添空間感,觀者可以想像後面無限的世界。
“群棲於枝的小鳥,是林風眠花鳥畫的又一創格。典型者如《櫻花小鳥》、《冬日》、《春》等。它們是鳥,但說不出是什麽鳥,且大都正面蹲立枝上、花間,情景交融,氣氛輕鬆、歡快,流溢著畫家對大自然、小生命的愛憐。這些小鳥,大都沒有對眼、爪、羽、翅的細緻描繪,好像是與觀者保持著相當的距離——這顯然吸 收了近代西方繪畫的觀察方法,而與傳統花鳥畫淡化距離,具體刻畫的方法不盡相同。”
—郎紹君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