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 BAISHI (1863-1957)
奉文堂舊藏齊白石書畫 (LOTS 1179-1181)
齊白石

狩獵圖

細節
齊白石
狩獵圖
設色紙本 立軸 
81.5 x 33.8 cm. (32 1⁄8 x 13 1⁄4 in.)
題識:此幅依人執物之例,有未合處,當塗棄。冷盦仁兄不以為嫌,命記之以存,未能卻也。齊璜。
鈐印:齊大
來源
香港佳士得,奉文堂藏書畫,2015年6月2日,編號1235。
出版
出版: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59年,圖版35。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香港南通圖書公司,1974年3月,圖版35。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92年2月,圖版32。
《白石留韻—上卷》,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08年2月,第64-65頁,圖版18。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1年4月,第59頁,圖版34。
《藝苑掇英·名家名作·齊白石·人物》,河南美術出版社,2013年7月,第8頁。
展覽目錄《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香港佳士得,2013年,第78-79 頁,圖版26,封面內頁 (細節)。
著錄:《齊白石遺作展覽會紀念冊》,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年12月,第32頁,編號134。
展覽
北京蘇聯展覽館 (現北京展覽館) 文化館,“齊白石遺作展覽會”, 1958年1月1日-20日,編號第134。
佳士得,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 , 2013年11月21日-25日。
北京,皇城會,佳士得藝術空間,“奉文堂藏齊白石書畫”, 2014年4月1-19日。
更多詳情
奉文堂主人眼光獨到,直覺敏銳,經過多年苦心上下求索,逐步建立起具個人風格的收藏體系。藏家對齊白石藝術之鐘愛起於年少時,後經過逾三十年苦心求索,建立起二十世紀中國書畫收藏的龐大體系,尤其以齊白石作品之精彩,為收藏界及市場所罕見。諸多齊白石作品得自畫家及齊白石好友胡佩衡之私人收藏,其中相當部分自五十年代開始即頻繁見於展覽出版,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輯中《放鳶圖》和《狩獵圖》和兩作均上款冷盦,即著名畫家、畫壇推手、齊白石好友胡佩衡
(1892-1962)。胡氏既為畫家,工臨習,善山水,又精於鑒賞,活躍于教育出版界。兩人相識於二十年代初期,胡佩衡欽慕齊白石藝術,1928年為他編輯出版第一本畫集,並且在琉璃廠自營書畫店“豹文齋”中主推齊白石書畫,擴大齊氏影響力。齊白石更將胡公子收為弟子,並取名“胡橐”。齊胡二人年齡相差28歲,出身背景迥異,但自相識後,互引為知己,友誼持續一生。齊白石去世後,胡氏父子於1959年合作編寫《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一書,該書歷經多次再版,成為齊白石研究著作之圭臬,本輯《狩獵圖》即出版其中。
對齊白石藝術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另一人,則是畫家陳師曾(1876-1923)。齊白石年近六十定居北京,然畫風不為時人所好,市場慘淡,生活困頓。與陳師曾相識後,聽從其勸告,決定另立一格,摒棄源於八大山人的孤寂清逸的風格,自創紅花綠葉的寫意畫風。1922年,陳師曾更將齊白石作品帶去東瀛參加《中日聯合繪畫展》,齊白石的畫引起畫界轟動,並有作品選入巴黎藝術展覽會,消息傳回國內,一時名聲大噪。經過「五出五歸」和「衰年變法」,齊白石終從前人窠臼中跳出,創立屬於自己個人的獨特藝術風貌。《花鳥草蟲》冊即齊白石屬陳師曾作品,作於1919年,乃相識陳氏不久後之作。此年齊白石正式決心變法,此冊仍保留變法前的風格,純用墨寫花卉,意趣盎然,保存至今,殊為難得。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