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這款Pendulette Dome狀態超卓,附有原廠證書和所有相關文件資料,是百達翡麗標誌性琺瑯圓頂座鐘的典範。這件令人嘆為觀止的掐絲琺瑯時計曾在 2010 年巴塞爾鐘錶展上展出,同年被收錄為臻極系列的一部份,其錶殼由琺瑯大師 France Tille 和 Jérémie Basset 打造。座鐘上飾有色彩繽紛的蝴蝶,將不同的玻璃化合物填充在金屬細絲所勾勒的圖案當中,以古老的掐絲琺瑯技術完美呈現出蝴蝶的美態。
百達翡麗圓頂座鐘由最優秀的當代琺瑯藝術家創製,不僅極具收藏價值,更被視為獨一無二的手工裝飾藝術品。這些擁有強大功能的精緻時計反映了百達翡麗對先進技術和稀有手工藝的掌握,如今已變得越來越珍罕,並且絕少在公開市場上現身。
作為大明火琺瑯的專家,技藝精湛的France Tille 於 2002 年創立了 Emaillor 工作室。隨着France Tille 的聲譽日隆,她迅即獲得日內瓦頂尖品牌的認可。
France Tille 以「追求完美」作為座右銘。由於客戶的嚴格要求,更加促使她在細節和質量上取得更大成就。 2006 年,France Tille 的兒子 Jérémie Basset 加入了 Emaillor。Jérémie Basset曾接受珠寶師的培訓,其後投身奢侈製錶領域,並繼承其母親的熱情進入大明火琺瑯的世界。這兩位傑出的藝術家攜手合作,現已成為高端製錶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百達翡麗圓頂座鐘
百達翡麗在20世紀中葉推出太陽能圓頂座鐘。擁有豪華且裝飾獨特的外殼,上面刻有各式各樣的圖案或掐絲琺瑯場景。由於一直以來廣受歡迎,時至今天,百達翡麗仍繼續製作圓頂座鐘。圓頂座鐘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代:製於1950至1960年代,帶有機械式17'''250 E懷錶機芯,以圓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供電。數字17為機芯的直徑,其量度單位名為lines 或lignes,採用舊式工業中以燭芯進行測量的方法;250是機芯的厚度;E代表電(Electric)。大型太陽能電池板為圓柱形儲電裝置供電,然後將能量傳輸至機芯。這個榮獲專利的優秀機械裝置令時鐘即使在黑暗中亦能正常運作,在當時而言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百達翡麗更因此被視為擁有掌控光能的力量。
第二代:自1970年開始採用石英機芯生產圓頂座鐘,面積較小的太陽能電池板被安裝在圓頂上更高的位置;1990年代的太陽能板變得更加小巧。
第三代:唯一一個圓頂座鐘系列搭載使用電池的機芯。自2007年起,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變得更細,有些座鐘甚至沒有太陽能板。
1940年代末期,瑞士製錶業復興了自東羅馬時期已開始使用的掐絲琺瑯技術。該技術使用金或銅的細絲(filaments)勾勒出設計主題的輪廓,並將其焊接於底板表面。在空白位置中填充琺瑯釉彩再經多次煅燒,窯爐溫度需要在攝氏700度至900度之間以達至不同的顏色。百達翡麗的琺瑯工匠可能要用上整整一年時間才能完成一座圓頂座鐘,工坊每年的出品實在屈指可數。1949年的巴塞爾鐘錶展,工匠終成功將琺瑯作品微型化並應用在腕錶之中。
百達翡麗圓頂座鐘由最優秀的當代琺瑯藝術家創製,不僅極具收藏價值,更被視為獨一無二的手工裝飾藝術品。這些擁有強大功能的精緻時計反映了百達翡麗對先進技術和稀有手工藝的掌握,如今已變得越來越珍罕,並且絕少在公開市場上現身。
作為大明火琺瑯的專家,技藝精湛的France Tille 於 2002 年創立了 Emaillor 工作室。隨着France Tille 的聲譽日隆,她迅即獲得日內瓦頂尖品牌的認可。
France Tille 以「追求完美」作為座右銘。由於客戶的嚴格要求,更加促使她在細節和質量上取得更大成就。 2006 年,France Tille 的兒子 Jérémie Basset 加入了 Emaillor。Jérémie Basset曾接受珠寶師的培訓,其後投身奢侈製錶領域,並繼承其母親的熱情進入大明火琺瑯的世界。這兩位傑出的藝術家攜手合作,現已成為高端製錶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百達翡麗圓頂座鐘
百達翡麗在20世紀中葉推出太陽能圓頂座鐘。擁有豪華且裝飾獨特的外殼,上面刻有各式各樣的圖案或掐絲琺瑯場景。由於一直以來廣受歡迎,時至今天,百達翡麗仍繼續製作圓頂座鐘。圓頂座鐘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代:製於1950至1960年代,帶有機械式17'''250 E懷錶機芯,以圓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供電。數字17為機芯的直徑,其量度單位名為lines 或lignes,採用舊式工業中以燭芯進行測量的方法;250是機芯的厚度;E代表電(Electric)。大型太陽能電池板為圓柱形儲電裝置供電,然後將能量傳輸至機芯。這個榮獲專利的優秀機械裝置令時鐘即使在黑暗中亦能正常運作,在當時而言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百達翡麗更因此被視為擁有掌控光能的力量。
第二代:自1970年開始採用石英機芯生產圓頂座鐘,面積較小的太陽能電池板被安裝在圓頂上更高的位置;1990年代的太陽能板變得更加小巧。
第三代:唯一一個圓頂座鐘系列搭載使用電池的機芯。自2007年起,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變得更細,有些座鐘甚至沒有太陽能板。
1940年代末期,瑞士製錶業復興了自東羅馬時期已開始使用的掐絲琺瑯技術。該技術使用金或銅的細絲(filaments)勾勒出設計主題的輪廓,並將其焊接於底板表面。在空白位置中填充琺瑯釉彩再經多次煅燒,窯爐溫度需要在攝氏700度至900度之間以達至不同的顏色。百達翡麗的琺瑯工匠可能要用上整整一年時間才能完成一座圓頂座鐘,工坊每年的出品實在屈指可數。1949年的巴塞爾鐘錶展,工匠終成功將琺瑯作品微型化並應用在腕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