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體修長,上尖下圓;中孔比例較小,且孔之下方器表不作斜凹面,呈現西漢晚期的特徵,如河南永城僖山、江蘇甘泉等地出土此類特徵的韘形珮,見《中國玉器全集 -4- 秦漢—南北朝》,石家莊,1993年,圖180、200。本器上方一側仍保留玉韘的彎勾造形,但已與鏤雕的鳳紋相融合,更於同側的下方,鏤雕相互對應的鳳紋。珮之另一側邊,鏤雕的鳳紋在中段形成一如意頭式的彎勾,若將絲繩由此彎勾穿繫懸掛,全珮則橫置為十分平衡的「璜」形珮,構思十分巧妙。中央圓孔鏤雕一鳳,彎喙大張,啣著羽翼,尚有傳承自戰國以來的鳳紋風韻;但在其周圍圍繞的鳳紋,每ㄧ面共有四個鳳首,則作閉口捲繞狀。珮之兩面的雕琢,花紋結構相同,但ㄧ面採淺浮雕,另一面則為單陰線雕。(節錄自鄧淑蘋《群玉別藏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