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在漢代玉劍飾中,玉劍珌的琢製最為精彩,造型變化無窮,紋飾生動優美,且工藝技法多元,常見根據玉料的形狀,呈現出不規則的梯形,隨物而琢,極富巧思。尤其有漢一代,諸侯將相為了彰顯其身分地位,於劍珌雕琢的要求必然非同一般,匠人自然要挖空心思以符上意。
此件「金華堂」舊藏玉劍珌,即為匠人根據玉料的不規則形狀隨物而琢的傑作。此器採用浮雕和鏤雕技法,器身中上部分鏤空雕琢龍首,杏眼張口,龍角後捲,龍頸呈高浮雕向左彎曲緩入器身線刻出龍爪,而後向右延伸施以大面積乳丁紋,並以勾連紋、捲雲紋刻劃出龍身與龍尾;由剖面可見到此器右下方鏤空處與器身有「N」字形落差,使全器在片狀設計上呈現出極具質感的立體效果,也凸顯了此件玉劍珌精絕的工藝技法與藝術審美情趣。
徐州市北洞山楚王墓出土一件一件西漢透雕螭虎紋白玉劍珌,可資比較,見《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北京,2005年,頁140(圖一)。
此件「金華堂」舊藏玉劍珌,即為匠人根據玉料的不規則形狀隨物而琢的傑作。此器採用浮雕和鏤雕技法,器身中上部分鏤空雕琢龍首,杏眼張口,龍角後捲,龍頸呈高浮雕向左彎曲緩入器身線刻出龍爪,而後向右延伸施以大面積乳丁紋,並以勾連紋、捲雲紋刻劃出龍身與龍尾;由剖面可見到此器右下方鏤空處與器身有「N」字形落差,使全器在片狀設計上呈現出極具質感的立體效果,也凸顯了此件玉劍珌精絕的工藝技法與藝術審美情趣。
徐州市北洞山楚王墓出土一件一件西漢透雕螭虎紋白玉劍珌,可資比較,見《大漢楚王:徐州西漢楚王陵墓文物輯萃》,北京,2005年,頁140(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