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這款極致華麗的鉑金超級複雜功能腕錶型號 5216,是百達翡麗當代腕錶系列中最耀眼的明星。黑色錶盤與鉑金錶殼相互結合,無疑是高級鐘錶中最具吸引力的搭配之一。5216成功在極致優雅、複雜功能和完美比例中取得平衡,難能可貴。
型號5216先後於2011 年及2013 年推出紅金和鉑金版本,這款高度獨家的腕錶深受其持有者珍視,自推出以來只有一枚紅金和一枚鉑金腕錶重返市場。
傳奇型號 5016於1993 年推出後一直備受追捧,而超級複雜功能腕錶型號5216 便是其繼任者。與其前身不同,5216的錶殼明顯更大,採用 Calatrava 風格,並擁有美妙的三問報時鳴音效果。在 2001 年天文陀飛輪腕錶(Sky Moon Tourbillon)問世之前,型號5016 一直是百達翡麗功能腕錶系列中最為複雜的一款。如今,新的型號5216 在這一榜單上名列第四,僅次於天文陀飛輪腕錶型號 5002、三重複雜功能腕錶型號5208 以及在 2008 年首次亮相的型號 5207。連同型號5016、5050、5059(以及後來的 5159) ,它也是製造商唯一一款採用這種特殊錶盤布局的腕錶,具有帶逆跳日期的三重日曆窗口,以及具月相顯示的輔助秒針錶盤。
型號5216
5216 是百達翡麗有史以來最複雜的作品之一,匯集了鐘錶愛好者追求的所有複雜功能:卓越鳴音的三問報時、帶月相的逆跳萬年曆和陀飛輪。 百達翡麗的精湛技術堪稱傳奇,本款腕錶正正體現了品牌對工藝細節的重視。百達翡麗腕錶從不通過錶盤展示陀飛輪框架,以免潤滑油因暴露在光線下而降解。對於一般人而言,只能單靠錶盤上「Tourbillon」一字,才能辨識這項鐘錶界中最複雜的機制。
三問報時
三問報時乃百達翡麗的專業技術之一。自 1839 年成立以來,品牌即製作了首款兩問報時懷錶,隨後於 1845 年推出了最早期的三問報時時計。
由德國Benedict Fürstenfelder 於 18 世紀初發明,1750 年由倫敦的 Thomas Mudge 改良,再由巴黎的阿伯拉罕・路易・寶璣進一步研發,三問功能可按需要鳴報小時、刻鐘和分鐘,被視為製錶業的非凡壯舉。這種迷人的機械裝置需要完美調校的捲盤音簧,是其中一項最難掌握的複雜功能,尤其是要在狹小的腕錶內加入這種裝置,絕對是鐘錶技藝的一大挑戰。隨著1920 年代腕錶問世,大多數百達翡麗的知名客戶都要求品牌為他們製作具複雜功能的非凡腕錶,例如含三問報時、日曆或計時功能。當中三問報時被認為是最頂級,同時亦是最昂貴的。事實上,從 1920 年代中到 1930 年代末期,百達翡麗總共只生產了約十多枚三問腕錶。偉大的收藏家Henry Graves Jr.以追求最高品質的卓越鐘錶聞名,他委託百達翡麗為其製作了三枚三問腕錶,足證百達翡麗在這項技藝上的領導地位。
60年代初期,三問報時錶的製造傳統幾乎銷聲匿跡。然而,在1989年,百達翡麗前總裁菲力·斯登決定重新開始製造三問報時錶以紀念品牌成立150周年。這個決定後來被證實為明智之舉。自此,百達翡麗一直將三問腕錶納入其常規系列中,並引領著品牌的持續發展。組裝一個三問報時機芯需要大約 200 至 300 小時的工作時間,只有最經驗豐富的製錶大師才能勝任這項工作。多年來,百達翡麗致力完善三問報時錶的聲音。為此,百達翡麗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以及日內瓦工學院合作研發多年,使用各種合金進行試驗並嚴格檢測各元素的不同比例,以找出最理想的合金,完善百達翡麗音簧的音質。
如同樂器一樣,所有三問腕錶都擁有獨特的音色和個性。沒有兩枚百達翡麗三問腕錶的鳴音聽起來完全一樣;即使是型號相同、錶殼完全一樣,但在音調和聲音傳輸方面也存在微小差異。眾所周知,每一枚百達翡麗三問報時腕錶都必須經過總裁親自測試後才能出廠。
陀飛輪
由天才製錶師 阿伯拉罕・路易・寶璣 於 1801 年發明並獲得專利,陀飛輪能夠提升腕錶的精確度,被視為製錶界中最歷久不衰的的重要技術。在陀飛輪中,整個擒縱機構都在旋轉,因此能夠抵消由腕錶位置(向上、向下、側向等)對走時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陀飛輪同時是一種極具視覺吸引力的裝置,現已成為許多當代複雜腕錶的重要特徵。
型號5216先後於2011 年及2013 年推出紅金和鉑金版本,這款高度獨家的腕錶深受其持有者珍視,自推出以來只有一枚紅金和一枚鉑金腕錶重返市場。
傳奇型號 5016於1993 年推出後一直備受追捧,而超級複雜功能腕錶型號5216 便是其繼任者。與其前身不同,5216的錶殼明顯更大,採用 Calatrava 風格,並擁有美妙的三問報時鳴音效果。在 2001 年天文陀飛輪腕錶(Sky Moon Tourbillon)問世之前,型號5016 一直是百達翡麗功能腕錶系列中最為複雜的一款。如今,新的型號5216 在這一榜單上名列第四,僅次於天文陀飛輪腕錶型號 5002、三重複雜功能腕錶型號5208 以及在 2008 年首次亮相的型號 5207。連同型號5016、5050、5059(以及後來的 5159) ,它也是製造商唯一一款採用這種特殊錶盤布局的腕錶,具有帶逆跳日期的三重日曆窗口,以及具月相顯示的輔助秒針錶盤。
型號5216
5216 是百達翡麗有史以來最複雜的作品之一,匯集了鐘錶愛好者追求的所有複雜功能:卓越鳴音的三問報時、帶月相的逆跳萬年曆和陀飛輪。 百達翡麗的精湛技術堪稱傳奇,本款腕錶正正體現了品牌對工藝細節的重視。百達翡麗腕錶從不通過錶盤展示陀飛輪框架,以免潤滑油因暴露在光線下而降解。對於一般人而言,只能單靠錶盤上「Tourbillon」一字,才能辨識這項鐘錶界中最複雜的機制。
三問報時
三問報時乃百達翡麗的專業技術之一。自 1839 年成立以來,品牌即製作了首款兩問報時懷錶,隨後於 1845 年推出了最早期的三問報時時計。
由德國Benedict Fürstenfelder 於 18 世紀初發明,1750 年由倫敦的 Thomas Mudge 改良,再由巴黎的阿伯拉罕・路易・寶璣進一步研發,三問功能可按需要鳴報小時、刻鐘和分鐘,被視為製錶業的非凡壯舉。這種迷人的機械裝置需要完美調校的捲盤音簧,是其中一項最難掌握的複雜功能,尤其是要在狹小的腕錶內加入這種裝置,絕對是鐘錶技藝的一大挑戰。隨著1920 年代腕錶問世,大多數百達翡麗的知名客戶都要求品牌為他們製作具複雜功能的非凡腕錶,例如含三問報時、日曆或計時功能。當中三問報時被認為是最頂級,同時亦是最昂貴的。事實上,從 1920 年代中到 1930 年代末期,百達翡麗總共只生產了約十多枚三問腕錶。偉大的收藏家Henry Graves Jr.以追求最高品質的卓越鐘錶聞名,他委託百達翡麗為其製作了三枚三問腕錶,足證百達翡麗在這項技藝上的領導地位。
60年代初期,三問報時錶的製造傳統幾乎銷聲匿跡。然而,在1989年,百達翡麗前總裁菲力·斯登決定重新開始製造三問報時錶以紀念品牌成立150周年。這個決定後來被證實為明智之舉。自此,百達翡麗一直將三問腕錶納入其常規系列中,並引領著品牌的持續發展。組裝一個三問報時機芯需要大約 200 至 300 小時的工作時間,只有最經驗豐富的製錶大師才能勝任這項工作。多年來,百達翡麗致力完善三問報時錶的聲音。為此,百達翡麗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以及日內瓦工學院合作研發多年,使用各種合金進行試驗並嚴格檢測各元素的不同比例,以找出最理想的合金,完善百達翡麗音簧的音質。
如同樂器一樣,所有三問腕錶都擁有獨特的音色和個性。沒有兩枚百達翡麗三問腕錶的鳴音聽起來完全一樣;即使是型號相同、錶殼完全一樣,但在音調和聲音傳輸方面也存在微小差異。眾所周知,每一枚百達翡麗三問報時腕錶都必須經過總裁親自測試後才能出廠。
陀飛輪
由天才製錶師 阿伯拉罕・路易・寶璣 於 1801 年發明並獲得專利,陀飛輪能夠提升腕錶的精確度,被視為製錶界中最歷久不衰的的重要技術。在陀飛輪中,整個擒縱機構都在旋轉,因此能夠抵消由腕錶位置(向上、向下、側向等)對走時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陀飛輪同時是一種極具視覺吸引力的裝置,現已成為許多當代複雜腕錶的重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