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拍品為中國琺瑯器製作鼎盛時期之上乘佳作。盃盤共繪有三幅神話故事圖,盤中央繪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西布莉女神(地母神),盃一面繪有波摩納 (果園之神) 及威耳廷努斯 (庭園之神),另一面為波摩納、克瑞斯(豐收之神) 及佛洛拉 (花神) 。三幅圖之背景風景皆採用西方點畫技術,並搭配典型西式花卉邊框。其構圖設計靈感應來自版畫。
比較兩組形式紋飾近乎相同之盃盤,為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珍藏,館藏編號為C.39-1962 (圖二)和C.31&A-1969。如該博物館官網註釋,雖紋飾主題源自西方,但這些器皿並不是為外銷西方市場而製,而是反映了中國宮廷對歐洲風格與圖樣之興趣與想像。
另一主題紋飾亦近乎相同之銅胎畫琺瑯盤為Rafi Y. Mottahedeh伉儷舊藏,紐約,載於D. Howard 及J. Ayers’ 《China for the West- Chinese Porcelain and Other Decorative Arts for Export illustrated from the Mottahedeh Collection》,倫敦,1978年,頁636-637,編號662。
再比較一紋飾近乎相同之盃盤,惟其盃足較高並連蓋,為意大利私人舊藏,於巴黎佳士得2020年12月10 日拍賣,拍品129號。
比較兩組形式紋飾近乎相同之盃盤,為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珍藏,館藏編號為C.39-1962 (圖二)和C.31&A-1969。如該博物館官網註釋,雖紋飾主題源自西方,但這些器皿並不是為外銷西方市場而製,而是反映了中國宮廷對歐洲風格與圖樣之興趣與想像。
另一主題紋飾亦近乎相同之銅胎畫琺瑯盤為Rafi Y. Mottahedeh伉儷舊藏,紐約,載於D. Howard 及J. Ayers’ 《China for the West- Chinese Porcelain and Other Decorative Arts for Export illustrated from the Mottahedeh Collection》,倫敦,1978年,頁636-637,編號662。
再比較一紋飾近乎相同之盃盤,惟其盃足較高並連蓋,為意大利私人舊藏,於巴黎佳士得2020年12月10 日拍賣,拍品12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