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盤花口,斜直腹,平底,內壁瀝粉作十二瓣花形,內底中心淺浮雕飾柿蒂紋接四角之花葉紋。裏外施白釉,足底無釉,刻「官」字款。
此對定窯花口方盤造型別致,紋飾秀麗,是五代至北宋初年間定窯極精之作,兩盤俱署「官」字款,成對保存更是鳳毛麟角,似為孤例。晚唐五代時期,定窯取代邢窯成為首屈一指的白瓷窯口,相應而來的是宮廷對定窯長達三百餘年的青睞。據陶瓷史學者權奎山研究,定窯瓷器上的「官」字刻款指代官府機構光祿寺下屬的太官署,「官」字款瓷器為太官署的定燒瓷,見權奎山〈唐五代時期定窯初探〉,《故宮博物院院刊》,第四期,2008年,頁50。另據上海博物館陸明華介紹,《曲陽縣志》中記載後周顯德四年的一通碑記上有「使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殿中使御史充龍泉鎮使鈐轄瓷窯商稅務使馮翱」之內容。由這位從三品高階官員充任的瓷窯商稅務使一職當兼有為官方督陶之使命,見陸明華,〈邢窯「盈」字及定窯「易定」考〉,《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四期,1987年,頁261。因而本對定窯「官」字款花口方盤是由官方定燒並督造的貢瓷。
花口方盤的器形源於金銀器,其採用的瀝粉裝飾亦忠實地模仿了金銀器上錘碟浮雕紋飾效果。河北曲陽縣定窯遺址出土有一件定窯花口方盤的殘片,內底飾對蝶紋,無款,載於故宮博物院編,《定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定窯瓷器薈萃》,北京,2012,頁68-9,編號20。河北文物研究所藏有一對同類的花口方盤,內底飾牡丹紋,無款,載於《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第二冊,北京,2008年,編號11。帶「官」字款的定窯器物多為圓形盌、盤,例如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官」款雙脊瓣花式盌,載於蔡玫芬,《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台北,2014年,頁37,編號I-18,浙江省博物館藏一件「官」款雙脊瓣花口盤,載於《中國出土瓷器全集:浙江》,第9冊,北京,2008年,編號106,以及遼寧省博物館藏一件「官」款盌,載於《中國陶瓷全集:定窯》,第9冊,京都,1981年,編號17。
此對定窯花口方盤造型別致,紋飾秀麗,是五代至北宋初年間定窯極精之作,兩盤俱署「官」字款,成對保存更是鳳毛麟角,似為孤例。晚唐五代時期,定窯取代邢窯成為首屈一指的白瓷窯口,相應而來的是宮廷對定窯長達三百餘年的青睞。據陶瓷史學者權奎山研究,定窯瓷器上的「官」字刻款指代官府機構光祿寺下屬的太官署,「官」字款瓷器為太官署的定燒瓷,見權奎山〈唐五代時期定窯初探〉,《故宮博物院院刊》,第四期,2008年,頁50。另據上海博物館陸明華介紹,《曲陽縣志》中記載後周顯德四年的一通碑記上有「使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殿中使御史充龍泉鎮使鈐轄瓷窯商稅務使馮翱」之內容。由這位從三品高階官員充任的瓷窯商稅務使一職當兼有為官方督陶之使命,見陸明華,〈邢窯「盈」字及定窯「易定」考〉,《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四期,1987年,頁261。因而本對定窯「官」字款花口方盤是由官方定燒並督造的貢瓷。
花口方盤的器形源於金銀器,其採用的瀝粉裝飾亦忠實地模仿了金銀器上錘碟浮雕紋飾效果。河北曲陽縣定窯遺址出土有一件定窯花口方盤的殘片,內底飾對蝶紋,無款,載於故宮博物院編,《定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定窯瓷器薈萃》,北京,2012,頁68-9,編號20。河北文物研究所藏有一對同類的花口方盤,內底飾牡丹紋,無款,載於《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第二冊,北京,2008年,編號11。帶「官」字款的定窯器物多為圓形盌、盤,例如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官」款雙脊瓣花式盌,載於蔡玫芬,《定州花瓷-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台北,2014年,頁37,編號I-18,浙江省博物館藏一件「官」款雙脊瓣花口盤,載於《中國出土瓷器全集:浙江》,第9冊,北京,2008年,編號106,以及遼寧省博物館藏一件「官」款盌,載於《中國陶瓷全集:定窯》,第9冊,京都,1981年,編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