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 RU (1896-1963)
PU RU (1896-1963)
PU RU (1896-1963)
9 更多
PU RU (1896-1963)
12 更多
台灣私人收藏(編號1058-1071)
溥儒

十二月令

細節
溥儒
十二月令
水墨灑金色箋 二十四屏鏡框四幅
每幅64.5 x 12.5 cm. (25 3/8 x 4 7/8 in.)(12)
(一)
釋文:履瑞春滿椒花頌,獻歲香浮柏葉尊。
題識:正月孟春太簇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二)
釋文:墻邊紅杏初含雨,隄上垂楊未化煙。
題識:二月仲春夾鍾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三)
釋文:黃鶯隔葉啼春水,紫燕穿簾送落花。
題識:季春姑洗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四)
釋文:池塘淺水飄風絮,庭院斜陽轉露葵。
題識:孟夏中呂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五)
釋文:酒浮艾葉尊中色,歌落梅花笛裏聲。
題識:仲夏蕤賓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六)
釋文:曲岸荷開明月浦,涼風人上木蘭舟。
題識:六月季夏林鍾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七)
釋文:綺窓乍滿梧桐月,畫閣初涼楊柳風。
題識:七月孟秋夷則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八)
釋文:白露橫江鴻影斷,碧空攀桂月輪高。
題識:八月仲秋南呂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九)
釋文:江楓落月登高日,白露黃花作賦時。
題識:九月季秋無射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十)
釋文:蒙密雪低寒竹葉,葳蕤春上凍梅梢。
題識:十月孟冬應鍾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十一)
釋文:律中黃鍾傳夏正,荒村建子賦豳風。
題識:十一月仲冬黃鍾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十二)
釋文:守歲不知王氏臘,換符猶是漢家春。
題識:十二月季冬大呂之月,西山逸士溥濡。
鈐印:舊王孫(十二次)、溥儒(十二次)
來源
直接得自畫家,並由家族傳承。
更多詳情
一瓣心香寒玉堂

溥心畬先生(1896-1963)上世紀20年代與溥雪齋等人結社“松風畫會”,至1930年春於北京中山公園水榭個展一鳴驚人,被視為重振北派山水之代表人物,與張大千、吳湖帆諸人並譽南北。1949年,心畬先生與家人自舟山轉機至台北,遂居於此,而終老於斯。在台灣十餘年間,於台北師大與臨沂街寓所設帳教學,一時南北慕名而來求學者眾,寒玉堂乃自成一傳統經史子集書畫授學場所。心畬先生安居之暇,足履遍及台灣諸縣市,遊賞、寫生山水之景,寄興筆墨吟詠,書畫作品尤多。後來者又以心畬先生與張大千、黃君璧合稱為“渡海三家”,彰顯三人之畫藝以及影響台灣水墨之深遠。

今歲癸卯為心畬先生仙遊一甲子,寒玉堂聲名播遠四海,一眾友好與及門弟子早已春華老去,秋風凋零,王謝故家舊藏,遂有出世之日。佳士得香港值此春拍之時,乃自台北徵集寒玉堂故友舊藏心畬先生書畫作品十三件套:
《烏來遊記》絹本手卷(1952)、《變葉木賦》(1952)、《歸去來辭》成扇(1952)、《嫦娥奔月》絹本(1953)、《翠蔭晚景》絹本(1953)、《一葦渡江》(1957)、《澗水鳴山》(1959)、《洛神》絹本、《鶴壽松年》絹本、《溪山積翠》手卷、《白蓮結社》、《雪景》、《十二月令》書法聯屏等。

十三件作品除卻《十二月令》書法聯屏為楷行書法外,其他畫作以扇面、手卷、條幅等形式呈現,凡人物、山水、花鳥各類並存,其中五件為絹本,殊為難得,尤見心畬先生筆底大千世界無不成畫,而又各自精緻雅逸。其中三件作品(編號1061/1065/1067)更收錄於1973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之《溥心畬書畫集》畫冊中,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其中七件作品署以年款(1952-1959),五件作品集中於1952-1953年,彼時心畬渡海初期,授課之餘日夕丹青揮灑,《變葉木賦》遇物感時,《歸去來辭》以古喻今,《嫦娥奔月》哀而不怨,《烏來遊記》手卷盈盈指掌,尤稱力作。稍後1957年《一葦渡江》衣帶飄逸,水波泛浪;《鶴壽松年》絹本鶴翅微張虬松之間;《洛神》絹本工筆設色,端艷無方,足稱絕品。即便無年款之書法《十二月令》,楷書、行書隔月交替,箋色隨月氣轉移,尤見書寫布置用心之極。

十三件作品,大抵率為心畬先生渡海後之佳構逸品,徵集初見之時,舊家紙絹作品皆以宣紙捲裹,雖未托裱,而保存完好,若非故交至友,何有機緣獲藏此等珍品。此次初見於佳士得香港春拍,誠屬榮幸之至,四海有識之士鑑賞同時,請為心畬先生詩書畫藝合什一瓣心香。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