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件青花釉裏紅龍紋天球瓶宏偉氣派,為清初官窯名匠們卓越技藝與創造力的最佳見證,也體現了雍正年間(1723-1735)特有的創新巧思與精益求精之精神。
此天球瓶器形簡約大氣,一條三爪蒼龍儼然淩駕於瓷上,飛騰於風雲駭浪之間,兇猛威嚴,目光如炬。釉裡紅發色極其出彩,亮紅猶如覆盆子點綴於瓶身。自古以來,龍乃帝皇權力之象徵,亦為中國瓷器裝飾藝術中最重要的設計元素之一。此天球瓶則巧妙融合了明初及清代的風格特徵。
宋代龍紋多為仿古三爪螭龍,軀體卷曲如鉤,頗具震懾力。南宋畫家陳容尤善畫龍,筆下雲龍靈動矯健,威懾四方,製瓷匠人顯然受陳容的藝術風格影響,將龍的威嚴以濃墨重彩表現得淋漓盡致。可參考一幅來自日本藤田美術館的陳容佳作,曾於2017年3月15日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 507號(圖一)。
明初天球瓶瓶身多有留白,龍作為畫面中唯一的主宰,極少被雲朵、火焰、或是藤紋遮掩其身。而清代時,匠人對龍的描繪日漸豪放繁複,更顯皇家氣韻。龍的姿態亦愈發多變,氣宇軒昂,呈仰視或回眸,有些甚至目如明星、怒發沖冠,直逼觀者。
此瓶沿襲明初大型天球瓶及扁壺器型特點,瓶身的三爪蒼龍紋樣亦僅出現於這些器型上, 見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一例明宣德六字年款青花雲龍紋天球瓶,載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瓷》,香港,1993年,圖版 84號(圖二)。另外兩例可見於公家收藏中,其中一例載於 J. Ayers 著《Far Eastern Ceramics i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倫敦,1980 年,圖版47號;另一例載於《故宮藏瓷 明青花瓷二 宣德(上)》,香港,1966年,圖版 3號,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外,該瓶龍紋呼應明代龍紋樣式,任憑洶湧騰雲亦無法阻擋蒼龍排山倒海之勢。層層相疊的浮雲圖案襲自明初樣式,唯更加細致。瓶底部及口沿的波浪紋飾亦借鑒了明初盤沿紋樣。
然而,此天球瓶絕非僅為一件前朝仿製品,蒼龍如其祖先一般騰雲而起,但已褪去碩長的鬃毛及固有的回眸之姿,龍鼻短而尖,顎呈方形,角如雄鹿角,其長須蜿蜒彎曲,此般皆為清代龍紋獨有特徵。
雍正和乾隆年間的相似精品可見於公私收藏中,見鴻禧美術館藏一例青花九龍紋天球瓶,載於J. Spencer著《鴻禧美術館開館紀念選集》,台北,1990年,頁54。
另外兩例相似的青花釉裏紅龍紋天球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下)》,香港,2000年,頁230-231,圖版210及211 。
近年,一例款式幾乎相同的天球瓶於2019年6月5日在保利北京以1.472億人民幣落槌,創天球瓶拍賣紀錄,其曾載於《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倫敦,2012,圖158號,並三度於蘇富比香港拍出,分別為1995年5月2日,拍品118號;2002年5月7日,拍品580號;及2004年10月31日,拍品25號。
此天球瓶器形簡約大氣,一條三爪蒼龍儼然淩駕於瓷上,飛騰於風雲駭浪之間,兇猛威嚴,目光如炬。釉裡紅發色極其出彩,亮紅猶如覆盆子點綴於瓶身。自古以來,龍乃帝皇權力之象徵,亦為中國瓷器裝飾藝術中最重要的設計元素之一。此天球瓶則巧妙融合了明初及清代的風格特徵。
宋代龍紋多為仿古三爪螭龍,軀體卷曲如鉤,頗具震懾力。南宋畫家陳容尤善畫龍,筆下雲龍靈動矯健,威懾四方,製瓷匠人顯然受陳容的藝術風格影響,將龍的威嚴以濃墨重彩表現得淋漓盡致。可參考一幅來自日本藤田美術館的陳容佳作,曾於2017年3月15日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 507號(圖一)。
明初天球瓶瓶身多有留白,龍作為畫面中唯一的主宰,極少被雲朵、火焰、或是藤紋遮掩其身。而清代時,匠人對龍的描繪日漸豪放繁複,更顯皇家氣韻。龍的姿態亦愈發多變,氣宇軒昂,呈仰視或回眸,有些甚至目如明星、怒發沖冠,直逼觀者。
此瓶沿襲明初大型天球瓶及扁壺器型特點,瓶身的三爪蒼龍紋樣亦僅出現於這些器型上, 見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一例明宣德六字年款青花雲龍紋天球瓶,載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瓷》,香港,1993年,圖版 84號(圖二)。另外兩例可見於公家收藏中,其中一例載於 J. Ayers 著《Far Eastern Ceramics i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倫敦,1980 年,圖版47號;另一例載於《故宮藏瓷 明青花瓷二 宣德(上)》,香港,1966年,圖版 3號,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外,該瓶龍紋呼應明代龍紋樣式,任憑洶湧騰雲亦無法阻擋蒼龍排山倒海之勢。層層相疊的浮雲圖案襲自明初樣式,唯更加細致。瓶底部及口沿的波浪紋飾亦借鑒了明初盤沿紋樣。
然而,此天球瓶絕非僅為一件前朝仿製品,蒼龍如其祖先一般騰雲而起,但已褪去碩長的鬃毛及固有的回眸之姿,龍鼻短而尖,顎呈方形,角如雄鹿角,其長須蜿蜒彎曲,此般皆為清代龍紋獨有特徵。
雍正和乾隆年間的相似精品可見於公私收藏中,見鴻禧美術館藏一例青花九龍紋天球瓶,載於J. Spencer著《鴻禧美術館開館紀念選集》,台北,1990年,頁54。
另外兩例相似的青花釉裏紅龍紋天球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下)》,香港,2000年,頁230-231,圖版210及211 。
近年,一例款式幾乎相同的天球瓶於2019年6月5日在保利北京以1.472億人民幣落槌,創天球瓶拍賣紀錄,其曾載於《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倫敦,2012,圖158號,並三度於蘇富比香港拍出,分別為1995年5月2日,拍品118號;2002年5月7日,拍品580號;及2004年10月31日,拍品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