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熊宜敬
「劍首」、「劍格」與「劍璏」三件。除「劍首」外,另兩件器身上或周邊皆仍保留出土時附著的土、木及金屬殘留物。
「劍首」呈圓餅形,中央突起一圓狀,刻有漩渦狀勾連雲紋;圓餅形周邊以高浮雕手法刻有二只蟠螭,大眼圓睜,嗞牙露齒,背脊屈曲,足尾壯碩,情狀威猛,極具張力。河北滿城劉勝王墓有類似劍首(《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第一卷,第189頁,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圖一)。
「劍格」之器身,中間一脊突出如鼻樑,向左右兩邊延伸出濃眉、杏眼、張鼻的獸面紋,獸面兩側飾以對稱的勾連雲紋。在《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一書中有類似的劍格(香港大業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編號190)(圖二)。
「劍璏」為長條形,一端因出土附著物仍在尚未清理,依稀可見飾一獸面紋,器身中央由頭至尾以一直線貫穿,兩側各飾規整之勾連雲紋,中線則飾有捲雲紋及三角狀菱形格紋串連至另一端較大些的捲雲狀獸尾。此類紋飾可參考J.Rawson編著的《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Qing》第300頁,編號21:12(1995年,大英博物館出版)(圖三),以及M.Loehr編著的《中國古代玉器》第312頁,編號458(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出版)。
「劍首」、「劍格」與「劍璏」三件。除「劍首」外,另兩件器身上或周邊皆仍保留出土時附著的土、木及金屬殘留物。
「劍首」呈圓餅形,中央突起一圓狀,刻有漩渦狀勾連雲紋;圓餅形周邊以高浮雕手法刻有二只蟠螭,大眼圓睜,嗞牙露齒,背脊屈曲,足尾壯碩,情狀威猛,極具張力。河北滿城劉勝王墓有類似劍首(《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第一卷,第189頁,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圖一)。
「劍格」之器身,中間一脊突出如鼻樑,向左右兩邊延伸出濃眉、杏眼、張鼻的獸面紋,獸面兩側飾以對稱的勾連雲紋。在《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一書中有類似的劍格(香港大業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編號190)(圖二)。
「劍璏」為長條形,一端因出土附著物仍在尚未清理,依稀可見飾一獸面紋,器身中央由頭至尾以一直線貫穿,兩側各飾規整之勾連雲紋,中線則飾有捲雲紋及三角狀菱形格紋串連至另一端較大些的捲雲狀獸尾。此類紋飾可參考J.Rawson編著的《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Qing》第300頁,編號21:12(1995年,大英博物館出版)(圖三),以及M.Loehr編著的《中國古代玉器》第312頁,編號458(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