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jpg?w=1)
私人珍藏
清 石濤
黄牡丹
細節
清 石濤
黄牡丹
設色紙本 立軸
149.5 x 52.5 cm. (58 7/8 x 20 5/8 in.)
題識:十月陽和快活當,清湘筆底放花王。
真州已作河陽郡,不有姚黃浩態狂。
抱甕主人以黃牡丹詩出紙,命清湘陳人寫畫,圖成漫書於牡丹花下,用博一笑。
又題《黃牡丹詩十律》:
一朵巫雲夜色祥,三千叢裡認君王。
月華湛露扶僊掌,粉汗更衣染御香。
舞傍錦屏紛孔雀,睡搖金鎖對鴛鴦。
何人見㝱矜男寵,獨立應憐國后粧。
宮額亭亭廿四橋,披離新柳弄春潮。
柘枝拍板鶯喉轉,杏子衫勻蝶翅消。
酒半倚欄浮琥珀,風前騎鶴聽笙簫。
姮娥桂殿堪同伴,貯艷頻勞覓阿嬌。
寵詔封泥第一枝,賜袍簾外拜恩時。
春風律應清平調,夜雨香留絕妙辭。
天上有機遙織譜,河陽無影望漣漪。
金罍玉瓚須攜醉,任是蜂狂總未知。
誰買長門作賦才,守宮砂盡故徘徊。
燕啣落蕊成金屋,鳳蝕殘釵化寶胎。
三月繁華春夢熟,六朝芳艸暮霞堆。
上尊合賜詞臣閣,邀賞還宜八駿來。
梔子同春綴結斜,融融霄露濕啼鴉。
潘郎傍署移新省,姚女明粧見舊家。
解佩臨風疑橘柚,鬱輪凝碧怨枇杷。
微瑕莫笑閒情賦,錯認秋容詠菊花。
掖庭昏靄怨春歸,疊拍匡牀悵望稀。
窺浴轉愁金照眼,割盟須託赭留衣。
梳成墮馬泥拖障,夢破徵蘭粉較肥。
誰借麴媒生羽翼,可能鴻鵠似高飛。
花陣縱橫紫翠重,木蘭金甲繡盤龍。
團圓月照蓮心苦,廿四風圍柳帶鬆。
涿鹿戰場雲結幟,穀城兵法怒填胸。
妖嬈亦有王侯骨,一戰成功學赤松。
誰寫春容出塞看,黄沙漠漠照衿寒。
扶來更學盧妃步,睡起羞為道士冠。
鎖骨傳燈開五葉,鞠衣持繭獻三盤。
相思莫謌朱成碧,燭淚盈盈蠟暈乾。
憔悴西風夢不成,娉婷相見在春城。
歡場九錫傳花瑞,隱語雙文贈鳥名。
寶鏡背懸交吐焰,索鈴初護盡無聲。
春多怕有香塵上,出浴依然媚晚晴。
天寶何因便改元,尚憐芳影秘温泉。
不同金繅留丞相,多恐玉環蒙至尊。
朱紫因宜當日賤,衣裳能得幾時恩。
揚州芍藥看前事,功業綸扉並爾存。
崇禎初䙫,天下文風丕暢,大江長淮合閩越吳楚之彥士鄭超宗先生邗上影園為都會,先生延接名流才士,一時納交恐後。西園中黃牡丹大開,徵天下之詩。先生有二札與如皋冒辟疆生,其一曰:黃牡丹詩俱巳全彙,糊名易書。卽求尊札,遣一疾足至虞山,懇牧齋先生定一等次。得黃牡丹詩狀元者,弟巳精工製金杯一對,內鐫《黃牡丹賞最》待之。一時羣公咸集聽命,望吾兄加意,由貴邑至常熟,三日可往返也。其二曰:得牧齋先生回札,知賞心在美周,卽以杯贈之。美周將渡江訪虞山執弟子禮,此亦千古快事也。
鈐印:
前有龍眠濟、清湘石濤、清湘老人、膏盲子濟、贊之十世孫阿長、大滌堂
藏印:
徐懋勳(20世紀):徐懋勳鑑藏印
徐邦達(1911-2012):邦達審定、心遠草堂
裱邊簽條:石濤龢尚黃牡丹長題。
吳湖帆(1894-1968)題簽: 清湘老人黄牡丹圖真迹神品。
心遠草堂珍藏。吳湖帆題籖。
鈐印:湖颿書畫
黄牡丹
設色紙本 立軸
149.5 x 52.5 cm. (58 7/8 x 20 5/8 in.)
題識:十月陽和快活當,清湘筆底放花王。
真州已作河陽郡,不有姚黃浩態狂。
抱甕主人以黃牡丹詩出紙,命清湘陳人寫畫,圖成漫書於牡丹花下,用博一笑。
又題《黃牡丹詩十律》:
一朵巫雲夜色祥,三千叢裡認君王。
月華湛露扶僊掌,粉汗更衣染御香。
舞傍錦屏紛孔雀,睡搖金鎖對鴛鴦。
何人見㝱矜男寵,獨立應憐國后粧。
宮額亭亭廿四橋,披離新柳弄春潮。
柘枝拍板鶯喉轉,杏子衫勻蝶翅消。
酒半倚欄浮琥珀,風前騎鶴聽笙簫。
姮娥桂殿堪同伴,貯艷頻勞覓阿嬌。
寵詔封泥第一枝,賜袍簾外拜恩時。
春風律應清平調,夜雨香留絕妙辭。
天上有機遙織譜,河陽無影望漣漪。
金罍玉瓚須攜醉,任是蜂狂總未知。
誰買長門作賦才,守宮砂盡故徘徊。
燕啣落蕊成金屋,鳳蝕殘釵化寶胎。
三月繁華春夢熟,六朝芳艸暮霞堆。
上尊合賜詞臣閣,邀賞還宜八駿來。
梔子同春綴結斜,融融霄露濕啼鴉。
潘郎傍署移新省,姚女明粧見舊家。
解佩臨風疑橘柚,鬱輪凝碧怨枇杷。
微瑕莫笑閒情賦,錯認秋容詠菊花。
掖庭昏靄怨春歸,疊拍匡牀悵望稀。
窺浴轉愁金照眼,割盟須託赭留衣。
梳成墮馬泥拖障,夢破徵蘭粉較肥。
誰借麴媒生羽翼,可能鴻鵠似高飛。
花陣縱橫紫翠重,木蘭金甲繡盤龍。
團圓月照蓮心苦,廿四風圍柳帶鬆。
涿鹿戰場雲結幟,穀城兵法怒填胸。
妖嬈亦有王侯骨,一戰成功學赤松。
誰寫春容出塞看,黄沙漠漠照衿寒。
扶來更學盧妃步,睡起羞為道士冠。
鎖骨傳燈開五葉,鞠衣持繭獻三盤。
相思莫謌朱成碧,燭淚盈盈蠟暈乾。
憔悴西風夢不成,娉婷相見在春城。
歡場九錫傳花瑞,隱語雙文贈鳥名。
寶鏡背懸交吐焰,索鈴初護盡無聲。
春多怕有香塵上,出浴依然媚晚晴。
天寶何因便改元,尚憐芳影秘温泉。
不同金繅留丞相,多恐玉環蒙至尊。
朱紫因宜當日賤,衣裳能得幾時恩。
揚州芍藥看前事,功業綸扉並爾存。
崇禎初䙫,天下文風丕暢,大江長淮合閩越吳楚之彥士鄭超宗先生邗上影園為都會,先生延接名流才士,一時納交恐後。西園中黃牡丹大開,徵天下之詩。先生有二札與如皋冒辟疆生,其一曰:黃牡丹詩俱巳全彙,糊名易書。卽求尊札,遣一疾足至虞山,懇牧齋先生定一等次。得黃牡丹詩狀元者,弟巳精工製金杯一對,內鐫《黃牡丹賞最》待之。一時羣公咸集聽命,望吾兄加意,由貴邑至常熟,三日可往返也。其二曰:得牧齋先生回札,知賞心在美周,卽以杯贈之。美周將渡江訪虞山執弟子禮,此亦千古快事也。
鈐印:
前有龍眠濟、清湘石濤、清湘老人、膏盲子濟、贊之十世孫阿長、大滌堂
藏印:
徐懋勳(20世紀):徐懋勳鑑藏印
徐邦達(1911-2012):邦達審定、心遠草堂
裱邊簽條:石濤龢尚黃牡丹長題。
吳湖帆(1894-1968)題簽: 清湘老人黄牡丹圖真迹神品。
心遠草堂珍藏。吳湖帆題籖。
鈐印:湖颿書畫
出版
著錄:金瑗,《十百齋書畫錄》丁卷,見《中國書畫全書》第7冊,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1993年10月,第553頁。
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卷5畫類5,見《古代書畫著作選刊:過雲樓書畫記•嶽雪樓書畫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2011年8月,第169-170頁。
顧文彬、顧麟士,《過雲樓書畫記•續記》卷9畫類5,見
《江蘇地方文獻叢書:過雲樓書畫記•續記》,江蘇古籍出版社,南京,1999年8月,第142-143頁。
李萬才,《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石濤》,吉林美術出版社,長春,1996年,第267、269、291頁。
汪世清編著,《石濤詩錄》,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2006年4月,第150頁。
張珩著,《張蔥玉日記·詩稿》,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2011年7月,第49頁。
出版:
上海博物館鄭為編,《石濤》,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1990年5月,第50頁。
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卷5畫類5,見《古代書畫著作選刊:過雲樓書畫記•嶽雪樓書畫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2011年8月,第169-170頁。
顧文彬、顧麟士,《過雲樓書畫記•續記》卷9畫類5,見
《江蘇地方文獻叢書:過雲樓書畫記•續記》,江蘇古籍出版社,南京,1999年8月,第142-143頁。
李萬才,《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石濤》,吉林美術出版社,長春,1996年,第267、269、291頁。
汪世清編著,《石濤詩錄》,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2006年4月,第150頁。
張珩著,《張蔥玉日記·詩稿》,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2011年7月,第49頁。
出版:
上海博物館鄭為編,《石濤》,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1990年5月,第50頁。
更多詳情
石濤花開:影園與黃牡丹狀元的故事
明代江南富饒,益以印刷業普及,文人吟詩作畫之雅集蔚為時尚。揚州以園林之勝,與蘇、杭鼎足而三,而影園又屬明末清初最負盛名之一,其中黃牡丹詩會又屬影園流傳最盛之故實。
鄭元勳(1603-1644),字超宗,明天啟甲子(1624)舉人,崇禎癸未(1643)中進士,安徽歙縣人,居揚州,為鹽業望族。鄭氏天啟年間於揚州城外西南購地,擬築園為奉母讀書之所。崇禎五年(1632)鄭氏呈園圖請董其昌品鑒,因園在“柳影、水影、山影”之間,董為其題”影園“二字。崇禎七年(1634)夏,影園由當時園林名家計成監工營建,歷時八個月,於次年完成。
崇禎十三年(1640),影園黃牡丹盛開,鄭元勳邀約社友,雅集同好數十人賞花吟詠,並精緻一對黃金杯內刻“黃牡丹賞最”為優獎,成詩百餘首。鄭氏“糊名易書”,請冒辟疆致函邀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錢謙益定評優次,最終黎遂球(1602-1646)以《詠影園黃牡丹詩》十首奪魁為“黃牡丹狀元”,傳為江南盛事。
入清以後,影園黃牡丹詩會影響深遠,尤以廣東一帶為盛,皆緣黎遂球為廣東番禺之故,如乾隆十二年(1747)廣東中山小欖麥子開以賦昌華苑為名請會,光緒十八年(1892)廣東邱誥桐邱園牡丹會等均有雅集詩會,延至一九一九年,北京城南游藝園並蒂蓮開,仍有效法黃牡丹詩的舉措。
石濤《黃牡丹》之作,即係受抱甕主人之命寫就,又抄錄黎遂球原詩十首,並述事由。此畫清金瑗《十百齋書畫錄》,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均有著錄。1938年9月20日,吳湖帆《丑簃日記》記錄在徐邦達處觀本畫和新羅《海棠黑兔》,認為皆是精品。1938年10月4日,張蔥玉過訪徐邦達,徐氏出示近得書畫,石濤《黃牡丹圖》即在其中,張氏有“圖為抱甕主人作,豈即江村耶?”之問,當非無的之矢,有待考究。1967年後,畫作曾經上海博物館收藏並出版。
石濤受託繪成《黃牡丹》,還在清代產生了影響。清雍正六年(1728)冬十月二十四日,汪士慎在七峰草堂仿效石濤繪成《黃牡丹圖》,又屬影園黃牡丹詩後餘波外的餘波了。詩畫相通,雅人韻事,又非止於詩詠!
明代江南富饒,益以印刷業普及,文人吟詩作畫之雅集蔚為時尚。揚州以園林之勝,與蘇、杭鼎足而三,而影園又屬明末清初最負盛名之一,其中黃牡丹詩會又屬影園流傳最盛之故實。
鄭元勳(1603-1644),字超宗,明天啟甲子(1624)舉人,崇禎癸未(1643)中進士,安徽歙縣人,居揚州,為鹽業望族。鄭氏天啟年間於揚州城外西南購地,擬築園為奉母讀書之所。崇禎五年(1632)鄭氏呈園圖請董其昌品鑒,因園在“柳影、水影、山影”之間,董為其題”影園“二字。崇禎七年(1634)夏,影園由當時園林名家計成監工營建,歷時八個月,於次年完成。
崇禎十三年(1640),影園黃牡丹盛開,鄭元勳邀約社友,雅集同好數十人賞花吟詠,並精緻一對黃金杯內刻“黃牡丹賞最”為優獎,成詩百餘首。鄭氏“糊名易書”,請冒辟疆致函邀約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錢謙益定評優次,最終黎遂球(1602-1646)以《詠影園黃牡丹詩》十首奪魁為“黃牡丹狀元”,傳為江南盛事。
入清以後,影園黃牡丹詩會影響深遠,尤以廣東一帶為盛,皆緣黎遂球為廣東番禺之故,如乾隆十二年(1747)廣東中山小欖麥子開以賦昌華苑為名請會,光緒十八年(1892)廣東邱誥桐邱園牡丹會等均有雅集詩會,延至一九一九年,北京城南游藝園並蒂蓮開,仍有效法黃牡丹詩的舉措。
石濤《黃牡丹》之作,即係受抱甕主人之命寫就,又抄錄黎遂球原詩十首,並述事由。此畫清金瑗《十百齋書畫錄》,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均有著錄。1938年9月20日,吳湖帆《丑簃日記》記錄在徐邦達處觀本畫和新羅《海棠黑兔》,認為皆是精品。1938年10月4日,張蔥玉過訪徐邦達,徐氏出示近得書畫,石濤《黃牡丹圖》即在其中,張氏有“圖為抱甕主人作,豈即江村耶?”之問,當非無的之矢,有待考究。1967年後,畫作曾經上海博物館收藏並出版。
石濤受託繪成《黃牡丹》,還在清代產生了影響。清雍正六年(1728)冬十月二十四日,汪士慎在七峰草堂仿效石濤繪成《黃牡丹圖》,又屬影園黃牡丹詩後餘波外的餘波了。詩畫相通,雅人韻事,又非止於詩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