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MPERIAL INSCRIBED GILT-BRONZE ENAMEL, PASTE-INSET, QUARTER-STRIKING, MUSICAL AND AUTOMATON ‘ACROBAT’ CLOCK
AN IMPERIAL INSCRIBED GILT-BRONZE ENAMEL, PASTE-INSET, QUARTER-STRIKING, MUSICAL AND AUTOMATON ‘ACROBAT’ CLOCK
AN IMPERIAL INSCRIBED GILT-BRONZE ENAMEL, PASTE-INSET, QUARTER-STRIKING, MUSICAL AND AUTOMATON ‘ACROBAT’ CLOCK
2 更多
AN IMPERIAL INSCRIBED GILT-BRONZE ENAMEL, PASTE-INSET, QUARTER-STRIKING, MUSICAL AND AUTOMATON ‘ACROBAT’ CLOCK
5 更多
清嘉慶 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

JIAQING PERIOD (1796-1820)

細節
清嘉慶 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
比較清宮舊藏中兩件風格及裝置與此類似的廣琺瑯翻傘自鳴鐘,載於《清宮鐘錶珍藏》,香港,1995年,頁60(圖一)及頁61。
13 ½ in. (34 cm.) high, 18 ½ in. (47.3 cm.) high overall with box
更多詳情
Compare to two imperial musical and automaton clocks with similar style and mechanism in the Palace Museum, Beijing, illustrated in Qinggong zhongbiao zhencang, Hong Kong, 1995, p 60 (fig. 1), and p. 61.

榮譽呈獻

Marco Almeida (安偉達)
Marco Almeida (安偉達) SVP, Senior International Specialist, Head of Department & Head of Private Sales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清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

王津

廣州是清代民間機械鐘錶製造的重要中心之一,是中國最早接觸自鳴鐘的地方。廣鐘以其獨特的風格受到人們的關注。廣州鐘錶的興起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明末清初(十七世紀中期),歐洲傳教土把自鳴鐘帶到廣州,並用其疏通宮府,拉攏討好中國官員,引起了人們對自鳴鐘的興趣。此外,康熙中期(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下令開海禁,在東南沿海設海關,監督和管理進出口貿易,廣州是當時中西方貿易的中心,由外國進口的西洋鐘大量在廣州集散。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廣州開始出現鐘錶製造業。檔案記載證明廣州造鐘的歷史可追溯到康熙時期。乾隆時編纂的《廣州府志》在談到廣州的鐘錶生產時說:“自鳴鐘,本出西洋,以索轉機,機激則鳴,晝夜十二時皆然。按:廣人亦能為之,但未及西洋之精巧。”到乾隆時期已經具備相當規模,成為我國生產機械鐘錶的重要基地。

當年,廣州既有本士人開設的製鐘作坊,也有歐洲人開辦的鐘錶工廠。歐洲商人為了獲得更大利潤,從國內運來機械設備,派遣匠師,在廣州開設了鐘錶工廠。如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長,英國人馬金圖斯(Willam Mackintosh),經常來往于倫敦和廣州,他就在廣州開設了一個工廠。另一工廠是十八世紀倫敦著名的鐘錶匠詹姆斯•考克斯(James Cox)的後人所開。

有清一代,廣州鐘錶被地方官員“任土作貢”作為貢品獻給皇帝,使清宮成為廣州鐘錶最集中的典藏地。從清宮現存的廣鐘藏品來看,廣州鐘錶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即其表面多是色彩鮮豔的各色琺瑯。這種琺瑯又稱“廣琺瑯”,有黃、綠、藍等顏色。琺瑯上的裝飾花紋細密繁縟,很有規律,是其他地方的鐘錶所不具備的。

“清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為嘉慶時期廣州地區製造的鐘錶,簡稱“廣鐘”。“廣鐘”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極品廣鐘,極品廣鐘主要為朝臣進貢給皇帝把玩、收藏和使用的鐘錶;第二類為精品廣鐘,精品廣鐘主要為富商及大臣採買和收藏的鐘錶;第三類為普品廣鐘,普品廣鐘則為大眾百姓所購買及使用。

本件“清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其鐘盤由指標、羅馬數字刻度及一圈中國漢字組成。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圈中國漢字是嘉慶皇帝在登基之前題寫的一首自勉詩:“晝夜迴圈轉,隨時運不停,靜觀分刻數,豈敢自安寧”。鐘盤上還有“當今御詠”等字樣,可以證明,此鐘錶製作完成于1796年嘉慶皇帝登基之後。

康熙皇帝在《詠自鳴鐘》裡提到:“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輪行隨刻轉,表按指分移。”在這句詩裡,康熙帝不僅提到了鐘錶的形態、外形和走時三者之間的關係。同時他還提到:“清晨勤政務,數問奏章遲。”這樣看來,鐘錶對於康熙帝來說不僅僅是一件收藏和把玩的玩具,還是自勉及自我督促的計時器,它是非常具有實用性的。

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七年冬天的時候,寫下了“何處生冬早,東生洋表中。來之經大海,運不畏寒風。”的詩句。乾隆皇帝在詩中指出:洋表從西方傳進來,春夏秋冬四季之時,對鐘錶並無影響。這件“清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的御製詩是嘉慶皇帝沒有登基之前作為皇子的時候寫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同樣有一塊帶有嘉慶皇帝御題詩的表,表中的詩句為:“晝夜功無間,迴圈二六時。樞機迭輪轉,分刻細遷移。”(圖一)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這塊表中的御題詩則是嘉慶皇帝登基之後所作。這首詩的全文比這件“清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上的詩文要長。可以看出,嘉慶皇帝對於鐘錶有某種特殊的感情,同樣也將鐘錶視為宮廷生活中的一部分。

18世紀末期,廣鐘的生產規模及製作工藝都已達到相當成熟的狀態,廣鐘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具有裝飾性,就拿這件“清乾隆-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來看,鐘錶的側面由“廣琺瑯”製作而成,“廣琺瑯”是廣州地區所特有的一種琺瑯工藝,這種工藝最重要及特殊的就是藍色色調,這種藍色色調採用了貼箔琺瑯,同時還有孔雀羽毛及紋絡的細節處理。它旁邊還有一個葫蘆造型,葫蘆在古代有著福祿及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可以把這件“清乾隆-嘉慶 銅鎏金御題詩西洋遊戲人物鐘”定位於本士製作的鐘錶,也可以稱它為廣州極品鐘錶的代表作。 即使這件“清乾隆-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跟故宮博物院藏“18世紀銅鎏金太平有象水法轉花音樂自鳴鐘”比較起來顯得小巧許多,但它的視覺衝擊力比較強,整體的對比感也非常強烈。因它的體積較為小巧,移動時較為方便,所以,這件“清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很大可能是放在嘉慶皇帝書房或貼身使用的。由此可以看出,嘉慶皇帝不僅要觀賞它、聆聽它還要為它題寫詩句,也足以證明這件“清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深得嘉慶皇帝所喜愛。

這件“清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不僅具有帝王氣,更重要的是它所具備的機械功能。此鐘走時系統與音樂、活動玩意裝置系統相連。不僅能走時還可以報時、報刻。每逢刻點(15分,30分,45分)報刻。每逢整點,報時,報時後音樂響起,鐘頂部鍍金傘葉打開,傘下人偶開始攀杠表演。音樂畢,人偶攀杠表演停止,銅鍍金傘葉漸漸合攏,恢復圓形屋頂狀。

鐘錶的頂部是一個鳳梨,17世紀,一位名叫卜彌格的傳教士寫了一本《中國植物志》。這本《中國植物志》裡記錄了鳳梨的影像(圖二),後來這本書傳到了西方,西方人認為中國的鳳梨非常特別,之後,便把鳳梨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這件“清嘉慶銅鎏金御題詩翻傘遊戲人物鐘”就是很好的體現。

此外,鳳梨元素還被引申為中國特有的風土人情。廣州鐘錶另一特點是具有非常濃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就其造型而言,整體外型多為房屋、亭、墓、樓、閣等建築式樣,或者做成葫蘆、盆、瓶等具有吉祥含義的器物形狀;具體到活動玩意裝置的主題設計方面,廣鐘上附加的活動玩意或者以文字對聯形式表達祝願,由人持握展開,如“福壽齊天〞“萬壽無疆”、“時和世泰”、“人夀年豐”等;或者以特定的景物搭配,使其具有吉祥祝福的意義。如以三隻羊寓意“三陽開泰”,以“福祿壽”三星、靈芝、仙鶴、鹿、佛手寓意“福祿長爵”等。廣州鐘錶上還安設有水法、轉花、變花、跑人、跑船、轉鴨、鳥音等。這些活動玩意在音樂伴奏下表現著自然界的各種運動現象。

本品錶盤以御製詩為裝飾,現存於世之同類器物極為稀少,經過近百餘年的歲月流逝,發條上滿之後,依然在整點或整刻之時會發出清脆悅耳之音,外有原配玻璃罩,品相狀態之完美,更顯珍貴,可賈可藏!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