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鐘圓體,中空,腰部稍大,小口齊平,頂飾拐子龍鈕。鐘分為三層,上層光素無紋飾;主體中層六道弦紋隔開五層紋飾,三層冏紋間以兩層變形「≡」卦;正面鑄陽文「大清乾隆拾年製」銘款,背面鑄陽文「倍夷則」楷書律名,款及律名均下承蓮花座、三面圍飾如意雲;鐘下部鑄兩個圓形音乳,以供敲擊之用,音乳間飾兩組夔紋。此鐘鑄於乾隆拾年,即1745(乙丑)年。
此鐘紋飾有仿古、也有創新。冏紋、夔紋是古青銅鐘常見的紋飾,而「乾卦」紋飾是乾隆常用的紋飾。乾隆酷愛《周易》,對陰陽八卦學說甚有研究。「乾」暗示中天,而「敬天」是他的畢生追求,天即當朝天子,他取「乾」為年號,刻「乾卦」為璽印,並用以裝飾瓷器、玉器及此編鐘。此鐘鑄造精細,頗具心思,盡顯乾隆盛世的皇家氣派。
編鐘一組十六枚,此鐘為四個低音中的最低音「倍夷則」。
此鐘紋飾有仿古、也有創新。冏紋、夔紋是古青銅鐘常見的紋飾,而「乾卦」紋飾是乾隆常用的紋飾。乾隆酷愛《周易》,對陰陽八卦學說甚有研究。「乾」暗示中天,而「敬天」是他的畢生追求,天即當朝天子,他取「乾」為年號,刻「乾卦」為璽印,並用以裝飾瓷器、玉器及此編鐘。此鐘鑄造精細,頗具心思,盡顯乾隆盛世的皇家氣派。
編鐘一組十六枚,此鐘為四個低音中的最低音「倍夷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