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亞洲私人珍藏 (Lot 865)
清 石濤(傳)
岩松高士圖
細節
清 石濤(傳)
岩松高士圖
水墨紙本 立軸 一六八一年作
73.1 x 24.2 cm. (28 ¾ x 9 ½ in.)
款識:石濤濟。
鈐印:不從門入
又題:千仭懸崖壁立成,杳無人處慣經行。舉頭驚見蒼虬在,白日長空靜有聲。
時辛酉(1681年)九月望日,清湘石道人再題。
鈐印:原濟、石濤
題跋:張震:虬松落落,蜿蜒如龍。濤驚海立,蒼翠垂穹。
下有幽人,御氣驂風。有時清嘯,徧歴千峰。
甲申(1707年)秋九月,止稚偶題於柳浪湖畔。
鈐印:張震之印
盧桐:椎筆成毫潑墨雄,廿年前贈最癡翁,須知人世滄桑事,冷眼輸他一笑空。
最癡翁謂畫主人也。丁亥(1707年)□秋下浣題。盧桐。
鈐印:桐印
顛道人:顛道人丁亥(1707年)中秋日觀此。
岩松高士圖
水墨紙本 立軸 一六八一年作
73.1 x 24.2 cm. (28 ¾ x 9 ½ in.)
款識:石濤濟。
鈐印:不從門入
又題:千仭懸崖壁立成,杳無人處慣經行。舉頭驚見蒼虬在,白日長空靜有聲。
時辛酉(1681年)九月望日,清湘石道人再題。
鈐印:原濟、石濤
題跋:張震:虬松落落,蜿蜒如龍。濤驚海立,蒼翠垂穹。
下有幽人,御氣驂風。有時清嘯,徧歴千峰。
甲申(1707年)秋九月,止稚偶題於柳浪湖畔。
鈐印:張震之印
盧桐:椎筆成毫潑墨雄,廿年前贈最癡翁,須知人世滄桑事,冷眼輸他一笑空。
最癡翁謂畫主人也。丁亥(1707年)□秋下浣題。盧桐。
鈐印:桐印
顛道人:顛道人丁亥(1707年)中秋日觀此。
更多詳情
註:張震(清),字玉成,一字止穉,上元(今南京) 人。飌子。亦善畫。
顛道人,相傳胡姓,明亡為道士,江寧(今南京)人,流寓維揚(今揚州)。山水灑麗,花卉奇古,書法學李鱓,詩、畫俱有石濤風度。
《岩松高士圖》乃石濤較早期的作品,寫於1681年,當時石濤剛離開安徽到南京。在當地認識了很多黃山派畫家,其中他跟梅清最好朋友,兩位畫家常有交流,互相影響,風格有些近似,而石濤帶有縱橫豪邁之氣,用筆宕蕩多姿、綫條神彩飛揚,描繪遠景山水、近景山石蒼松,都是這時期常有的題材。畫上鈐印“不從門入”,據畫家印章年譜,此乃石濤於1681-1683年間所用,意謂學畫不要進入門派,不要有所規範,多嘗試多變化才能發展成個人風格。
石濤畫帶有禪意,對禪宗素有研究的日本人尤其喜歡他的作品。《岩松高士圖》輾轉流傳到日本,1905年由田原梅谷先生購得,當時買畫的收據還存在木盒內,保留至今,實屬難得。
顛道人,相傳胡姓,明亡為道士,江寧(今南京)人,流寓維揚(今揚州)。山水灑麗,花卉奇古,書法學李鱓,詩、畫俱有石濤風度。
《岩松高士圖》乃石濤較早期的作品,寫於1681年,當時石濤剛離開安徽到南京。在當地認識了很多黃山派畫家,其中他跟梅清最好朋友,兩位畫家常有交流,互相影響,風格有些近似,而石濤帶有縱橫豪邁之氣,用筆宕蕩多姿、綫條神彩飛揚,描繪遠景山水、近景山石蒼松,都是這時期常有的題材。畫上鈐印“不從門入”,據畫家印章年譜,此乃石濤於1681-1683年間所用,意謂學畫不要進入門派,不要有所規範,多嘗試多變化才能發展成個人風格。
石濤畫帶有禪意,對禪宗素有研究的日本人尤其喜歡他的作品。《岩松高士圖》輾轉流傳到日本,1905年由田原梅谷先生購得,當時買畫的收據還存在木盒內,保留至今,實屬難得。
榮譽呈獻

Amy Cheng (鄭達敏)
Associate Vice President, Specialist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